熙和觉得这好像是她能做出来的事情。
但尴尬的事情正主肯定是本能性忽略过的,然而被嬴政直接点名时,她知道自己躲不过挨训了。
“儿臣在。”熙和硬着头皮回复道。
嬴政眯着眼睛:“你不该向朕认罪?”
熙和揣着明白当糊涂:“儿臣何罪之有?”
嬴政越看她,越觉得她与天幕中那个胆大妄为的乾昭帝极为相似。
“呵, 现在就知道忤逆朕, 朕之策若是不如你意, 你不得反上天?”
熙和表示很有意见:“您看不惯乾昭帝所做的事又为何怪罪儿臣?历代君主吸取前朝经验, 留给后辈规训之事何错之有?”
劝她也劝了, 您不听。问她也问了,您不给。皇位她拿了, 您又怪?
嬴政冷哼一声:“那朕制定的祖训, 你又为何不遵?”
朕废除谥号, 就是要让臣子不敢妄议君主。
可她倒好,改朝换代,自称为乾,启用谥号,桩桩件件, 简直就是在与大秦之制分割。
从天幕里后世小辈的只言片语,嬴政就知道这逆女对他的制度极为不满,他都不想深思,若是这逆女上位, 又改动了大秦何种制度。
熙和不是很想背锅:“她是皇帝, 可儿臣连太子都还不是呢。”
您实在有意见, 不如去天幕里说几句,逮着她责怪不太厚道啊。
嬴政听懂了这逆女的暗示, 顺带扫了在场的群臣几眼。
群臣经历过天幕数次震撼冲击,面对这等小场面, 已然是心如止水,面不改色。
嬴政悻悻地又收回眼。
此时,天幕还在搞些必定让嬴政生气的惹事话题。
【但这个方士忽悠能力还是有所不足的,始皇会深信不疑,主要还是靠他的前辈铺垫。这里说一下他的那个前辈同行,就是那位胆敢诈骗千古一帝的最强忽悠大师,大秦著名方士——徐福。】
众臣一听到方士这两个字就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
猜到是猜到,但是还得听天幕细说。
【公元前219年,此时的始皇刚统一六国不久,正是心高气傲之际。这一年,他不仅发动了百越之战,更是他东巡之时,为了彰显功绩,始皇决定在泰山封禅。】
【始皇召集了许多的儒生博士询问祭祀仪式,但是因为此前没有先例,然后儒生们说法千奇百怪,意见不一,有人还提出了诸多离谱的规矩。最后始皇听得烦了,对他们的方案不满意,把他们都赶走,决定用自己的规矩来。】
【泰山封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