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首富余家的余老爷是泽亲王的亲二舅,山西首富的余家是泽亲王的三舅,山东首富的余家是泽亲王的大舅,总之余氏三兄弟敛天下之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子嗣凋零,只有太原的余家大舅膝下有一幼女。这么算起来,亲妹妹的两个儿子许康瀚和许康轶也是最亲的后辈了。
这也算是虞贵妃在宫中多年来的念想和依仗吧。
朝廷拨给北疆军的三瓜俩枣基本转手就能花光,泽亲王只能把在番俄得到的东西——能源、煤炭、金矿、药材等等源源不断的从暗路运回塘沽的中转站,洗白了之后则由各地余家的商铺转手出售攒成军备和白花花的银子再运回北疆。
所以北疆军和安西军的财政状况,那可真是天地云泥的差别。
许康瀚在和番俄打仗的过程中,缴获了番俄不少好东西,发现番俄的火气大炮能耐严寒、机动性强、而且发射间隔时间短,就在军中改良,之后画成图纸,要求朝廷生产。
户部全是赤字,自然不会要多少给多少,但是还是在京郊的军备所产了那么一两百门。其余的由余家在塘沽、河北、外蒙、菏泽等地秘密的兵工厂偷偷生产不同的部件,从不同的地点运动北疆,许康瀚再安排专人组装调试,其他的军火的制作也是这么一个过程。
许康瀚不在朝中,这些运输、周转——俗称走私的环节都是由翼西郡王许康轶完成的,许康轶多年来对外飞鹰斗狗,弯弓射箭四处游玩,对外表现出骄奢淫逸,不喜别人近身,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为皇兄许康瀚安排这些走私和军备的事宜。
本朝规定,走私大炮一台,应斩首,如果事情败露,许康瀚和许康轶估计脑袋够掉八百回了。
所以许康轶怎么可能容许他的父皇安插沿线在他的身边呢?奈何景阳皇帝提出的过于突然,许康轶措手不及,直接来了一个抗旨不遵,被赶出了京城确实始料未及。
不过很快许康轶就接受了现实,回京暂时不可能了,既然父皇没说让他在哪个边境呆着,他就打算西域安了再去北境转一转。
因此,那日在朝堂上,实则日前许康瀚已经秘密传书,成黄门关乃军事要塞,一旦失守中原地区将无险可守,告诉许康轶想办法把红夷大炮运给安西守军,越快越好,许康瀚也派兵同时从北疆出发,但是山高路远,路途上不可预设的因素太多,只能双管齐下,无论是红夷大炮或者北疆骑兵哪一个先到,都能解安西军的燃眉之急,实在安西军受不住,则红夷大炮和许康轶的骑兵来一个两头夹击,也能将回纥乱贼送回老家去。
不在意料之中的是,许康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