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鱼。所以,人,永远也做不到鱼那样很快就忘记了曾经相濡以沫的人。”
夕儿俯首,抬手,又轻轻拢了一下如云的秀发。
以前“忘忧草”对我解释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时,我虽然知道她误解了庄子的意思,但我没有辩解,因为除非中文系的书呆子们,谁会那么较真地去细究古人的一句话呢!
但是我今天必须要讲出这句话最正确的解释,讲出最接近于庄子原意的解释。
我又点了一支香烟,看着夕儿笑笑道:“夕儿,请原谅我不能接受你对庄子这句话的解释,你可以认为我太过较真,你也可以认为我欺负你不是中文系出身的,但我今天很想告诉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夕儿抬脸看我一眼,轻声说:“你讲,阳阳………”
我道:“如果你要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首先你应该了解《庄子?大宗师》这篇文章。”
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其次我要说的是事物的本来规律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生存!
有人说相濡以沫不是两条鱼在一起的自然状态,其实不然,从开头庄子就一直在描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天气干燥,于是水干了,两条鱼同时被困在了陆地上,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于是两条鱼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的现象,开始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是两条鱼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更是对自然最好的适应,也是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难道这样会没有相忘于江湖好吗?相信那些看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说相忘于江湖是多么伟大的人们都是在断章取义,都没有好好看过《庄子?大宗师》,所以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