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和处境恰如其分的表达。不过她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解脱,不久便怨恨而死。她死后,父母依其生前归佛的志向,按照佛教火化的惯例,将其尸体“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
“好嘛!不愧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学识渊博呀!。”曦儿笑看着我,眨眨眼睛笑说。
我摸着鼻子,也看着她笑道:“你也很了不起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哈!。没想到你还知道朱淑真是何许人也,不简单,不简单!呵呵呵。”
“什么意思嘛!姓顾的!全世界就你一人古文修养最高是不是?!真是的!。”她撤了一声,朝我挑挑眉头说:“实话告诉你,本小姐就是一极富才情的现代女子呢!”见我摸着鼻子,含笑不语。
她看着我说:“那我问你,你知道‘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这两句诗的确切意思么吗?。”
我笑着摇头,故作不知。
“其实吧,”她得意地一笑,眨着眼睛看着我说,“这两句诗指出了桂花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桂花很神秘,她的花开花谢跟月亮的阴晴圆缺有直接的联系。”
我摆出的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的确刺激了曦儿的表现欲,她扬脸看着我继续说:
“其实吧,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所谓的“冷露”、“露密”,说的便是指桂花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也就是说,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桂花一经蒸郁,桂花会像夏天一样烂烂漫漫地盛开了。但是,这一次竭尽全力地盛开之后,它很快就会彻底凋谢了。”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竟然有些伤感,她低语着说:“其实吧,这就像爱情,人一旦爱上了,心就会使出生命中最大能量盛开到了极致,但是盛开过后,爱情就会枯萎了。”
“顾阳,你知道桂花的花语么?。”她看着我轻声问。
我摇头表示不知。
“我告诉你吧,”她目光烁烁地看着我说,“桂花的花语就是。‘吸入你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