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圣地!而我最想看到的就是王尔德的墓地!
很快我们就到了拉雪兹公墓,许多大师长眠于此,进入墓园,无形中就是与大师的灵魂直接接触。
墓园很大,还有些拥挤,低矮的欧式建筑一间挨着一间,但大人物的居所大多有一个小院子,里面安放一座雕塑。比如肖邦和巴尔扎克,肖邦的宅子虽然院内只有几平方米,但也立着一座少女雕塑,雕塑下面的石柱上有着这位音乐天才的头像,围墙外面摆着几盆玫瑰,或红或白。拉雪兹公墓的规划,如同一个袖珍的小镇,整个墓园被纵横的、有名有姓的道路分隔成97个区。肖邦的墓位于11区,莫里哀长居25区,看来戏剧和音乐之间,相隔并不遥远。相比之下,住在靠近围墙的89区的王尔德是有些寂寞了,这个才华和性格一样出格的戏剧家,死后依然没有回归主流。
在与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和小说家巴尔扎克等安息于此的文坛大师擦肩而过后,不觉间王尔德墓碑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文坛巨匠王尔德的墓地,按照他在诗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常被引用的语录:“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墓编号为89号,占地约10平米,墓碑整体是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塑,横卧的雕像是一位裸男屈膝腾飞,仿佛在向世人讲述墓主人执着的个性以及坎坷的一生,观看者无不为王尔德戛然而止的辉煌事业扼腕叹息。
与其他墓地相比,王尔德墓不算豪华,石材质地也并不奢侈,但别具一格的白色雕塑和终年聚集于此的人群在整个墓园内特别显眼。最与众不同之处当属墓碑上面印满了参观者的唇印。
深红色、粉红色……唇印排列无序,且大小不一。
尽管公墓工作人员会定期清洗墓碑,去除不断增加的唇印,然而每次洗过后不久,络绎不绝的唇印又会重新显现。
出身医生家庭的王尔德从小就展露出文学天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之后不断为世人留下不朽作品,在19世纪80年代后成为欧洲显赫一时的名人。透过其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故事集》,以及被誉为“完美之作”的《自私的巨人》等作品,人们不难想像到王尔德的文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