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别因我们的事给他们冷脸子看,”
“娘知道的,”
“至于你姑爷,你只管看我的脸色行事,”凑到柳八奶奶的耳边,耳语几番。
“行,娘知道了,”
说话的功夫,外头的卖干货的村民已经拎着口袋进了院,干货这东西,干了潮了都影响品质,所以除了统一大量收购外,他们是不会提前收了放在家里的,一来没地方,二来亏不起,宁愿忙点,柳秀红走出屋,让柳八爷将秤推了出来,又叫来柳七爷帮着记账,村民也不是头一次卖山货了,都排好了队,挨个验货。
夏沅跟着爷爷奶奶进来时,就见院子里支着一个大桌子,上面铺着熟料袋,二伯母和她大嫂正或闻或捏地检验着,“来旺婶,你这木耳可不怎么干,”
“头前不是下了好几天的雨么,就没敢晒,我这可是春耳,”
“知道,这春耳我给你7块钱一斤,”
“行行行,我这还有些菇子,都是上好的花菇,都是跟山里采的,自家都没舍得吃,”
“这花菇真不错,九块钱一斤,你看咋样,”
“好好好,你婶子还信不过吗?”
那边柳八爷和族里一个侄子帮着称重,“春耳32斤,花菇9斤3两,肉菇27斤,野栗子128斤,一共644块,”
柳七爷记账,然后当场预支了二百块钱给她,剩下的要等到山货卖出去才能给,不然十几万块钱的东西,真要给了现款,村里心眼多的人家,不定怎么说呢?
粮油局除了米粮、菜籽及各种豆类,是不收这些山货的,这是柳家自个操持的私业,柳秀红帮着夏鹤宁寻找客户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不少信息,像木耳,拉到外地去卖,一斤要卖上十几块钱,香菇比木耳还要贵一些,花菇要二十块左右,普通厚肉菇十二三块,她二哥在铁路上班,捎带着就给运过去了,由当地客商直接签收,一斤能赚上一半的钱,几家分分,也能赚上不少,其他山货毛皮什么的也收,价格不等!
而乡亲们对他们也是感激的很,村里人挣钱的地方不多,除了伺弄地外,就是到城里打零工,在工地上卖力气大工一天15块钱,遇到老天爷给脸,一个月能挣个三四百块钱,不给脸,一个月有半个月不能上工,女人过去只能当个小工,和和水泥,运运砖什么的,6块钱一天,一个月干满也不过小二百块钱,以往家家都有山货,拿出去卖也不过能挣个盐醋钱,根本卖不动,自打柳家给开了这个路子后,哪家一年不卖个一两千块钱,赶上家里娃儿多,又勤快的,三四千都能卖到,就连附近村落的人都往这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