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陪葬什么金银财宝,不值得被挖掘,她才能稍感放心。
“朕有关注过先帝陵寝的建造投入,在朕看来,有那些钱和人力物力,还不如花在筑桥铺路和兴修水利工事上,那样能让更多的百姓得利,朕干涉不了其他帝王的选择,但是朕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在这件事情下,朕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劝。”
韩相哭丧着脸回道,“咱们不缺钱,陛下实在不必如此节省,您放心,纵然修筑皇陵所需投入再大,臣等都能保证,不会缺了各地修筑各项民生工事的投入。”
苏相赶紧表示附和,他实在不敢想像,若真如陛下所说得那样,将其身后事一应从简,他们这些人将要面临怎样的非议。
哪怕如今的陛下身体健康,明明已年过五旬,看起来却显年轻,好像只有三四十岁的模样,再过个一二十年,再考虑身后事都不急。
可是他们身为臣子,若不早早就将皇陵的选址与修建一事筹备起来,就是他们的失职。
随后赶来的众大臣,也都持同一态度,就是要力劝她要收回成命,尽快通过修建皇际的奏请。
面对群臣纷纷慷慨陈词的劝说,柳明月深刻感受到了身不由己的滋味,这可真是到了一定位置,连自己想要怎么死,都不得自由。
不过即便如此,柳明月也不愿在这件事情上妥协,她就是这么双标。
【作者有话说】
251
第251章
感动
修皇陵的事,因柳明月的态度太过坚定,又拿民生大义为由,堵众臣的悠悠之口,双方几经交涉,才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可以提前选址圈地,按制筹建陵园及陵园内的祭享殿堂,也就是上宫,与陵外的斋戒、驻跸用的下宫等建筑。
如柳明月所要求的那样,不修建最为耗人耗物的庞大地宫,真正实现一切从简。
在这个十分讲究和重视身后事的时代,柳明月的这一决定,可以说是让人实在无法理解。
可是随着这道圣谕被刊载在邸报上,被正式昭告天下,承中帝为给百姓多修桥多铺路,从而坚持不愿花重金大修皇陵的事迹,也被就此传开。
顿时在民间引起巨大热议的同时,也让百姓们无比感令承中帝的恩德。
都说女帝的私库富可敌国,也知道这些年来,承中帝在各种民生工事、农业、医药、教育及军事等方面,私人出资被贴无数。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承中帝竟然能做到这一步,为国为民花钱如流水,却舍不得为自己按制修建皇陵,哪怕这个修建皇陵的钱,由国库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