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出身,可他怎么会报名参加大招募?”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能通过这次大招募的考核被录选的人的后后续安排,目前还只存于她和皇上的脑海中,他们两人都不曾对外透露过。
上一批通过大招募被录选的人,有一部分确实有了前程,可是以那常向和的家世,肯定看不上那种起点极低的前程才对。
在柳明月的印象中,那常明仁绝对是个很有野心和头脑的人,即便早知道他还很有魄力,但她仍没想到,对方竟能做出拿儿子前程当赌注的行为。
皇上接过京畿府递交上来的这份已通过大招募初选名单,心中也觉有些意外。
“朕记得,那孩子打小就聪明稳重,小小年龄就很知进退,常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怎么可能会允许他弃春闱而去参加大招募?”
要知道大招募的考核日期与会试挨得进,纵然没有必须要二选一的要求,可是有心想要通过科举入仕者,肯定无暇分神去参加大招募。
毕竟大招募的考核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非天纵其才者想两者兼顾,就要做好两边失败的准备。
刚说完常向和,皇上就看到另一个熟悉的名字。
“崔定山?若朕没有记错的话,这位应该是崔立言之子,他竟然也报名参加大招募?崔立言这是总算想开了,不再继续逼他儿子考进士了?”
说起这个,皇上的心情显然极好,柳明月好奇的问道。
“哦,听陛下这意思,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皇上笑着回道,“哈哈,也不算什么隐情,当年有人举荐崔立言出任承天二年那届春闱主考,朕当时也属意由他担任此职,却被人以丞相本人只有秀才功名,没有进士出身为由反对,朕当然不会介意这个,本打算直接下旨任命,结果却被他自己给拒了,不过他在此事过后,一直严格要求他儿子,希望他儿子能为他争口气。”
柳明月能够理解崔丞相的心态,虽然她并不认同,但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父母心态其实很常见。
“原来是这样,不知这个崔定山的读书天赋如何?他又是出于什么考虑,才会选择大招募。”
以崔相在朝中的地位,以及皇上对崔相的信任和重视,只有那对父子有意,皇上肯定不介意赏崔定山一个起点高的好位置。
“据朕所知,这崔定山的品性颇肖其父,在家中读书的同时,还负责管着家中庶务,做事精明能干,就是在科举上,总欠那么两分火候,如今早过弱冠之龄,还是个秀才。”
柳明月是真心觉得,科举制度固然是封建时代能用来甄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