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长生可否 > 442、有无之法,大道愈明

442、有无之法,大道愈明(2 / 4)

,大道是一体的,所以儒释道可以相互印证,庄子用来划分修行的八个境界,既可以用在入静当中,也可以用在回光当中。

而且并非强名,而是十分贴合。

外天下、外物、外生,重点都是一个外字,外字何解?将我摘出来?客观看待?有这个意思,但我们不妨用一个更贴切的词——参透。

参透天下的道理,参透万物的本质,参透生死之变。

如此,方能大彻大悟——朝彻。

或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便是朝彻。

你要见天下之性,必然要参透天下运行的道理,参透万物的本质,看破生死之迷障,如此,方能大彻大悟,能够见天下之性。

故而,朝彻,能见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天下性,方见己性,故而……见独。

你参悟天下之后,便要开始参悟认知自己了,认知自己的本性,认知自己在这样的世界该有什么样的作为,认知在无数轮回当中,这一世,有着怎样的使命,对文明有着怎样的责任。

如此,也就见了己性了。

最后,便要跨越时空,将过去、现在、未来收纳于心中,参悟文明之理,参悟人生之义,为文明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而努力。

如此,便是无古今了。

庄子的八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都是基础,是修行之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所以不纳入境界,但实际上与金华一境息息相关,也与心斋息息相关。

“朝彻”、“见独”、“无古今”恰好贴合见性,却又与坐忘无关吗?

见性是有,坐忘是无。

有离开无不是有,无离开有亦不是无,合在一起,才是道啊。

而“不死不生”和“撄宁”,撄宁归为入静的最高境界,因为它已经是返璞归真,参有无之变了,而回光是有的极致,而非无的极致,故而,以光明为境界。

至于不死不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庄子言撄宁: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这就是不死不生了。

杀生者,并非是杀人,而是“消灭念头”,念头一起,你就把它空掉,念头不起,便能长生不死。

生生者不生,就是这个道理,你念头情绪经常泛起,便不得长生了。

但,杀生,不生。

都并非是强制压下念头,而是自然而

最新小说: 作精?我重生跟着妈妈继父当女王 让你复读冲清北,你成王牌飞行员 武侠诸天:开局撞大运我反杀司机 太子爷别舔了!我坐你怀里狠狠亲 神之谷背刺战死,凤凰涅槃归来 综穿:他们欲求不满 被抢走斩妖英雄名头,我选择摆烂 高育良:女婿来救场!我进部了? 我老婆是恶劣公主! 狐,别急,你的祭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