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一年后的深秋。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这一年,刘川二十七,符宝二十二。
正是立业之年。
渭水之滨,骊山与咸阳之际,伫立一座小山,其名为“无涯山”,由青帝子灵宝君所命名。
山上有座道观,观中二十八道士。
附近秦人知晓观中有太上老君神,拜之百鬼不侵,诸邪不害。
观中道士擅长治病,寻常人家有丧事,亦可请观中道士超度亡魂,以求死后安宁长生。
灵宝君曰:扬道而教化,积善而成仙。
如此是为道教。
此时,数辆马车停靠山下。
张苍从首车下落。
“好景色!”
张苍感慨万分。
一年前,此地荒郊野岭,如今颇具雏形。
身后车辆陆陆续续下来人,一个黑袍中年人,蒙毅以及一身便装的公子扶苏。
“这便是无涯山?”公子扶苏身旁的中年人问道。
中年人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气度雍容华贵。
看到此人,张苍内心似乎想到什么,但对方既然选择乔装易容,他只当做不知晓。
“正是。在下大半载没来,具体情况也不知。”
在扶苏举荐下,张苍终于入仕,成为朝廷御史。
因公务繁忙,故而对具体事务不太清楚。
众人沿着土路上山,张苍为众人讲解自己所知的知识。
“道教子弟与世无争,并非墨家阴阳之流,不参与百家争鸣,只求逍遥长生,供奉老君神。”
任谁想到,一年前道家学派四处躲藏,不敢露面。
如今在民意民生的加持下,道家子弟化为道教,周围宵小不敢妄动。
刘川只做了三个改动:第一,将老子神化。第二,融入入世思想。第三,积德行善为本。
至此道教初建,影响四周。
听到这句话,中年人微微颔首。
穿过山门,迎面而来是一尊慈眉善目的泥像。
不远处,道士们念诵着经文。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后殿,传来道士们的歌颂之声。
“这是何文?”中年人问道,扶苏站其身后,神态毕恭毕敬。
“此乃灵宝所做《天人感应篇》,大致是教人“忠孝重义,清静修心、行善积德,死后长生。”,此篇以来,民间服饵炼药,浮夸奢侈之风消减不少。”
张苍有意无意夸着道教。
“行善积德,真能长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