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和狂草般构思的纸张。
最上面一份,赫然是——《远航吕宋可行性计划书(初稿)》。
烛光下,他仿佛变了一个人。眉峰紧锁,眼神锐利如鹰隼,时而凝神苦思,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纸面上划过;
时而奋笔疾书,笔走龙蛇,字迹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力道;
时而又长久地伫立在墙边,对着那张由记忆碎片和李知府零星信息拼凑而成的简陋海图,目光穿透纸背,仿佛在丈量波涛汹涌的未知航程。
船只需多大?何种龙骨结构?如何强化抗风浪?何处能寻到或改造出这样的船?图纸如何绘制才能让当代工匠理解?
航线:已知暗礁标记?海盗猖獗区域如何规避?季风规律?星象导航的可行性?
人员:经验丰富的老水手何处招募?可靠的通译(通晓何种语言?)?精悍的护卫如何挑选与训练?核心成员如何确保忠诚与保密?
物资:淡水如何长期储存?食物配给?必备药品清单?用于交易的货物(瓷器、丝绸、茶叶的比例与价值估算)?
风险:风暴应对预案?疾病隔离与治疗?遭遇海盗的武力配置与战术?与吕宋当地势力接触的策略与底线?
……
每一个条目都像一座陡峭的山峰,延伸出无数待解的沟壑。烛火将他的侧影巨大地投在墙上,显得专注而孤独,眉宇间凝聚着远超年龄的沉重与一种近乎偏执的决心。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切换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连接与缓冲——那是对未来孩儿的笨拙期盼。
江云会利用零碎的闲暇,或是为了逗唐清婉开心,动手制作一些充满童趣的小玩意儿。
上好的软木在他手中被细细雕琢,渐渐显出憨态可掬的模样:圆滚滚拱着鼻子的小猪,歪着脑袋似要歌唱的小鸟,胖嘟嘟甩着尾巴的鲤鱼……
每一个棱角都被他反复打磨得光滑无比,绝不会伤到孩子娇嫩的肌肤。
染成七彩的丝线,在他略显笨拙的手指间穿梭缠绕,渐渐变成一个色彩鲜艳、内置小铃铛的彩球,轻轻一晃,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夫君,孩子是男是女尚不可知,你做的这些……”唐清婉看着那些明显更偏向童趣、而非传统男孩玩具(如小木剑、小弓箭)的东西,欲言又止。
身为女子,她深知唐家无子的压力,父母虽疼爱她们姐妹,但那份对男丁的期盼是沉甸甸的。她自己亦不免受此影响,内心矛盾重重。
江云似乎并未深究她话中的隐忧,一边用小刀仔细修整着小鸟的翅膀,一边自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