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郭昕说得轻描淡写,但江叶深知,在这孤立无援的绝地,每一次战斗都必然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危险,绝无“轻松”二字可言。
郭昕的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他看着江叶,眼中充满了真诚的感激:“江小友,郭某及安西军上下,真的要好好谢过你们上次带来的那些物资!尤其是那‘震天雷’(火药)和精良的刀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自你们走后,吐蕃人的进犯确实越发频繁。不过,每一次,我们靠着你们给的装备,都能提前察觉,让他们每次都撞得头破血流,没落得好下场!你们带来的东西,让弟兄们少流了太多血,少死了太多人!”
提到药品,郭昕更是赞不绝口:“还有那些药,见效奇快!许多以往必死无疑的重伤,如今都能救回来了!此等恩情,安西军上下,永世不忘!”
江叶听着郭昕真挚的话语,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诚恳地说道:“郭将军言重了。能为您和这些孤守绝境、忠勇无双的英雄们提供些许帮助,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其实,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他心中清楚,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没有他们这些外来物资的支援,以郭昕将军为首的安西军,凭借惊人的意志、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这片绝地苦苦支撑了四十二年!
那是何等的艰难与悲壮!
郭昕需要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既要抵御外敌,又要维系军心民心,其间的艰辛,绝非外人所能想象。
至于郭昕此次选择将他们定义为“使臣”而非始皇帝那边的“天人”,江叶也完全理解。
这正符合郭昕一贯的策略。
始终强调安西军与大唐中央的联系,利用“大唐”这块金字招牌来震慑周边、凝聚人心。
将他们包装成朝廷派来的神秘使臣,既能解释他们的到来和拥有的“奇物”,又能极大提升安西军的威慑力,远比虚无缥缈的“天神”之说更符合实际政治和军事需求。
这再次证明了郭昕绝不仅仅是一员猛将,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统帅。
其实,郭将军称他们为“使臣”,从某种角度来说,倒也并非虚言。
只不过,他们并非来自当下长安的朝廷,而是来自一千多年后的“娘家人”。
他们带来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跨越时空的武器与物资支援。
寒暄过后,江叶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郭将军,北庭都护府那边情况如何了?”
他记得很清楚,上次离开前,他曾告知郭昕,历史上的北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