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真的人人都上过学读过书。]
[天人的国家,真好呀!]
[真有钱,供全天下的孩子读书,一供就是九年。]
[要是我丰朝也有这个九年义务教育就好了,不,不用九年,一年,让我儿识得几个字就够了。]
[做什么梦呢。]
[我丰朝也有学院不收学子束脩。]
[是松山书院吗?只有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子不收束脩,且书籍、笔墨纸砚花费依旧极高。]
[这天下愚民甚众,只有极少数才是适合读书的聪明人,天人的国家何必这般浪费财富与资源。]
[可是,如果读书人变多了,识字的人变多了,是不是更容易发掘良才呢?]
[是有这个可能,但投入与收获不匹配,大部分人是庸才,即便读上九年书,也成不了可用之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人有如此多的学校,如此多的先生,殊不知,这些先生们是不是就是靠着这个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
[天人的国家有这么多的读书人,哪来那么多的官给他们当呢?]
[难怪天女娘娘这些学生都如此勤奋,正是因为读书人太多,他们竞争太大,才会那般努力吧。]
[吾在想,天人的各行各业都发展得极为优秀,是不是这些学生在识字之后,又明确地去学习别的技能了?]
[别的不知道,老夫从医多年,可以肯定地说,天人那般大的医院,那般多的大夫,光靠一两个师父带不出来,必然有专门培养医生的学校。]
[有些技能或许不识字也能学,但有些行业,必须先认字吧?]
[不光如此,能识字的人更有优势,就近来讲,若是有农民识字,不就能看得农书,更好的学种田。]
[说什么笑话,谁家老农识字。]
[天人啊!]
[学医的要能读医书,写药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商的得会术算,还要写货单、账本。]
[当兵的也有兵书啊,光靠莽,能砍几个头。]
[咱楼里的姑娘,要是能看懂曲谱,也是优势哩。]
[说书的得认字吧……]
……
[这般算来,不管做什么,都得识字才好?]
[理当如此,若是读书识字不好,为何有人争着抢着,为何会愿意掏钱去学。]
[九年义务教育,实乃善政,天人国家的当权者,着实看得长远。]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