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我热血沸沸腾!原来我们天天吃的东西,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啊!】
陈宇话锋一转。
“但现在,我们似乎有些遗忘了。
我们向世界输出了无数的‘大夏制造’,却很少有人能骄傲地输出‘大夏美食’这个文化符号。
我们有能力让全世界的人穿上我们做的衣服,用上我们产的手机,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爱上我们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
“而且,美食是最可以传递情绪的。”
“当一个外国人爱上中国的菜之后,我想他肯定会去用心的了解这道菜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话,他就会深入的了解我们大夏多么的瑰丽。”
“我希望有一天,全世界提到大夏,想到的不只是工厂和长城,还有那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的,独一无二的‘大夏味道’!”
话音落下,书房里一片寂静。
李薇怔怔地看着眼前的男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爆款人物专访,却没想到,自己亲手挖掘出了一个足以震动整个文化界的宏大命题。
她猛地站起身,对着陈宇深深一躬:“陈先生,受教了。我保证,这会是《环球美食家》创刊以来,最重要的一篇报道。”
当天深夜,李薇通宵赶稿,将所有的激动与震撼,都倾注于笔端。
次日下午,一篇题为《美食的远征:让“大夏味道”成为世界的新名片》的文章,在《环球美食家》的官网和各大平台同步发表。
文章一出,石破天惊。
它不再局限于美食圈子,而是迅速破圈,在文化界、经济界甚至国际关系领域都引起了广泛讨论。
无数网友自发转发。
“这格局!我直接跪了!”
“以前只觉得宇神牛逼,现在觉得他……伟大!”
“说得太好了!凭什么我们只能吃汉堡薯条,他们就不能尝尝我们的肉夹馍和灌汤包?”
然而,真正的高潮,在文章发布三小时后到来。
一个加着蓝色v认证的账号——【大夏文宣部】,转发了这篇文章,并配上了一段评语:
【美食是文化的载体,亦是沟通的桥梁。陈宇先生的观点,高屋建瓴,发人深省。推动大夏文化走向世界,我们一直在路上。#让大夏味道成为世界名片#】
一瞬间,全网的服务器都仿佛卡顿了一下。
如果说,上次【京城网信办】的下场,是地方大佬给“自家的崽儿”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