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怡感觉自己得缓缓。
她把请帖收好。
谢宴飞便去忙活了。
转眼来到了厨萃会议这一天,会场刚好也在中环。
叶书怡从美食店过去,很近。
来的人都来自全球各地的厨师,黑白黄各种肤色都有。
叶书怡是港岛厨师的代表,也是为数不多的黄种人女性。
主持会议的是一个男人,他说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流程后,还特意介绍了几名国际上的名厨。
说实话,叶书怡不太认识,也听不懂那一长串外国名字。
末了,主持人还道:“港岛厨师谢流华先生本来也计划参加此次会议,但有事来不了,很可惜。他推荐来参加的人,叶书怡小姐,也是港厨里的名人。”
突然被cue,叶书怡有点意外。面对各异的目光,她也只能笑了笑打个招呼。
随之而来,就是有人把自己精心制作好的食品拿给大家展示。
叶书怡看着这些食物,大多数都是高糖高脂肪的,做法也一般是炸或者微波炉加热。
实在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这就是饮食差异吧!
相比之下,华国的食品类别和做法都更丰富一些。
其中有个大陆大厨的“竹筒饭”比较吸引她注意。
竹筒饭,顾名思义,就是用竹筒作为装饭的器具。
糯米和其他想吃的菜,放入新鲜竹筒密封,或烤或蒸,过个四十分钟左右,饭菜即熟。
开饭时,只需要好像劈柴一样,把竹筒从中间劈开,饭菜就分布在两半竹筒里了。
这样做出来的饭菜,融入了竹子的清香,又富有食材的原始滋味,好吃又健康。
当那位大厨把这饭展示出来的时候,空气里都能闻到清新和清甜。
叶书怡试吃后,给了极好的评价,这是自然和食物的完美结合。
外国人有些没见过这么新鲜的做法,纷纷表示回去要试试。
这个会议开了足足三个小时,各地美食交融共通,取长补短,又有人因居住地不同而吃饭习惯不同争吵。
比如自古以来的“咸甜豆腐脑”之争。
会议结束,各个代表还要在展板上签名,合影。
这些都做好后,叶书怡就打算回去了。
一出到外面,陈南枫已经等候着了。
“你等多久了?”叶书怡问。
“不久,走吧!”
车上。
陈南枫问她,今日怎么样?
“还好,我就充当个观众。”
“你可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