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满女中的课堂,窗明几净,午后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书本的墨香与少女们身上淡淡的清香,与什锦花园那压抑沉重的氛围截然不同。
吴灼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身朴素的蓝布学生装,目光看似专注地落在摊开的国文课本上,心思却依旧漂浮在昨日离家的决绝与伤痛之中。“外人”二字如同梦魇,仍在耳边回响。她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却总觉得与周遭的一切隔着一层无形的幕。
讲台上,年轻的国文教师沉墨舟正在讲授《盐铁论》。他今日穿着一件干净的青布长衫,身姿挺拔,语调不疾不徐,声音清朗温和,却自有一股引人入胜的力量。
他并未照本宣科,而是从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争论引申开去,旁征博引,时而引用《管子》论述“利出一孔”之要,时而以《史记·货殖列传》说明商业流通之重,言语间既见学识渊博,又透着一种关切时局的忧思。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沉墨舟引述太史公名言,目光扫过台下青春而懵懂的面庞,语气微沉,“然则,这‘利’字当头,古今皆然。昔日盐铁官营,是为与民争利,还是为国聚财?朝堂诸公,争论不休。而放眼当下…”
他话锋微转,声音依旧平和,却仿佛带上了一层不易察觉的锋芒:“这北平城乃至华夏大地,多少事端,多少纷争,其背后根源,又何尝逃得过这‘利’字?外人觊觎我资源市场,是为利;豪强盘剥乡里百姓,是为利;甚至…”他略微停顿,目光似乎无意间掠过窗外,仿佛穿透了时空,“甚至许多冠冕堂皇的口号之下,藏着的,也不过是赤裸裸的私欲与算计。”
他并未明指何事何人,但其借古讽今之意,已如水中之盐,无形而有味。课堂里一片寂静,许多女学生似懂非懂,却也能感受到老师话语中的那份沉重。
吴灼的心猛地一缩。沉墨舟的话语,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了她心中那口装满苦楚的箱子。“利”、“算计”、“外人”这些词语精准地刺中了她最痛的神经。她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对她婚事斩钉截铁的态度,想起吴道时那句冰冷的“外人”,想起自己如同待价而沽的货品……这一切,不正是沉墨舟口中那“利”字最真实的写照吗?
一股酸楚直冲鼻腔,她急忙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掩饰瞬间泛红的眼眶。原来,她的痛苦,她的挣扎,在这宏大的历史叙事与时局背景下,竟也不过是“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一个微小注脚。
沉墨舟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