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什么都能管。但怎么管,和什么部门接洽,这都没有固定的说法,反正眼下,袁哥和吴香儿这两人,主要负责的就是报纸这块。两人讨论的结果,很可能就会决定此次论战的走向,究竟是息事宁人,还是可以再来回拉锯几次——
甚至,如果他们有意封锁洋番发声的口径,都不是没有办法,直接叫停《羊城消息》的转让就行了,按道理来说,报纸和一般的商铺还是不同,负责人的资格是要经过审查的,未审查而转移所有权,可以从严处罚,也可以到办公室这里来补上手续,其中的尺度,就看两人怎么拿捏了。别看他们不过是个品级不高的小吏目,甚至两人年纪都轻,资历也浅,有些时候,手里的权力也不小呢。
这种弹性很高,即可以混日子,也可以四处寻衅暗示索贿的位置,和别的岗位还不同,很考验吏目的个人品质,受不住诱惑,被举报送过矿山的也有,不过,袁哥和李香儿倒都不是那种人——
吴香儿不说了,她是想做官才考进来的,其人多才多艺,彼此又结交了一帮才女小姐妹,这些当年因为‘招贤令’前来投奔的江南落拓女子,也是一段佳话,成材率很高,而且彼此互相带挈,感情真挚,在文艺界尤其是有声名的。
很多人都笑言,这些人倘不来买地,陷在姑苏,也一定能够有一番的作为声名——就是这话不是什么好话,不会在她们面前说而已,这都是家计无着才南下的,若是留在姑苏,能有什么好去处可成名?
无非是花街柳巷、十里山塘,这话初听是赞扬,细品之下却透了轻视。多少有些酸味在内,就不知道是谁先品评出来的了,有人说是同样出身江南姑苏的那些名门才女,不忿自己被抢了风头,不过此事没有实证,也就始终只是传说而已。
不论如何,以吴香儿所在这个圈子的声势,倘不做官,那她来钱的手段可太多了,琴棋书画戏,哪个不能让她过上优裕生活?人家来做官,就是因为不那么看重钱财,万不至于为了一点贿赂而失了操守,至于袁哥,他是名门之后,其祖父为前敏大臣袁礼卿,一生清廉,子孙多成器。
虽然袁礼卿本人没有出仕买活军,而是告老归家颐养天年,但他的后人并没有什么禁忌,多考取了吏目,在各地做些小官,官声颇佳。袁哥也是有志于宣扬教育,开启民智,因而才投考的宣化办公室。
虽然眼下被安排分管报纸口,但也是兢兢业业,平时非常谨慎清廉,自他们两人搭起班子,羊城港的小报圈子,也为之气象一新,不但出格离奇,让人皱眉的一些恶俗文章少了,甚至连市面上从前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