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对菜价也是了如指掌,“昆顺走廊一修通,五尺道就没什么人走啦,现在云贵的腌货,都是直接从昆顺走廊过去,到了顺城转海运,三五日功夫就到羊城港,要是一路顺畅的话,十来天吧!比以前动辄半年那是短太多了。所以云贵的货,现在价格都是一路往下,倒把羊城港的腌货、山珍价格也打下来不少了。”
“就说呢,那野菌干,前些年甚至可到一千多块钱一斤的,就今年跌到三百多了。货也比以前足,昆顺走廊这一修不要紧,倒是便宜了我们广府道的嘴巴。”
“这倒是个好选题,小赵,你做不做?就用这个标题最好——昆顺走廊,从彩云道的田地,到羊城港的舌尖。你觉得如何?去菜市场走一圈,打听一下菜价,这不是一篇稿子又出来了?”
“还是你们做吃食的好,稿子是一篇接着一篇,大家还都爱看,我们这些做衣服的,可就没这么轻易了,其实要我说,哪管那些什么花色、料子的,百姓身上穿的衣服,不都永远是那么些么,哪能每周都出文章的?要不我和你换吧,我来做美食,也让我甜甜嘴,享受个几期。”
“得了吧,不换!你这都叫唤,那做住、行这两块的咋整啊?”
五六个编辑,一边吃茶吃点心,一边打嘴仗,一个个都在叫苦,最后还是小吴幽幽来了一句:“调到主版去做大文章,一采风就是一年半载……你们就老实了。”
这话很有用,大家立刻都收敛了神色,不敢再卖乖了,只有赵康还有点憧憬,“那如果能调去主版,哪怕跟着上战场,我也情愿的。我们这个《衣食住行》的副刊,好玩是好玩,可选材太局限了,来来回回都是这些,再好吃也有点儿腻味。”
“哦?小赵这么有志气啊,那你可得努力了。”
主编从办公室出来,风风火火地往资料室过去,丢了一句话,“年底调东街那块,还有个名额,你要下了决心,我就把你报过去。”
“哎,别啊——我就是说说而已。”赵康立刻着急了,一个劲儿告饶,“姐,放过我吧,就我这学历,这文采,也就是在咱们这一亩三分地上混了,真要去了总部,哪还有我的立锥之地啊!那都是大学生——都是才子才女,连正眼看我们都不稀得呢,还让我过去呢!您这是想把我往绝路上逼么!”
“哈哈——小赵,你别妄自菲薄啊。”
“就是,没准那些眼睛长在额角上的大编辑,就看上你了呢?”
赵康的话,虽然夸张,但却在几人中都激起了阵阵笑声,就连小吴,也不免得微微抿起唇角,露出了会意的笑来。只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