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虽然大厂可能不在城里,但这也正适合北方来投亲的卫家,卫妮儿到时候情况特殊也就不说了,卫老大也是做机械维修的,这不就顺理成章,重操旧业站稳脚跟了么?
往下了说,进不了厂,在南方也找不到工作,回京城,现成的学识在身,跟着卫老大做也好,卫妮儿出面活动,在北边的厂子里谋个职位也好,都不会太难。就算是最差的结果,在京城那也是一等一宽裕富贵的人家,从这规划就可看出来,现在这世道,学工科是真不会有错的。前程比做官都好太多了!
买地的官吏,待遇比敏朝好,不贪也还能活得体面,不像是敏朝,不贪污甚至活不下去,所以‘清廉不难’,但相应的要捞钱可比敏朝难太多了,完全没有什么默认的‘孝敬’、‘打点’,钱上的差错,也是在买地管理中,较少见的,可以直接辞退甚至治罪的理由,一个吏目不管怎么会出政绩,会站队,只要在钱上不清白,那就很难被提拔,甚至也少有上官敢于提携这样的下属,生怕自己都落了嫌疑。
要说占官家便宜有没有?这个大概还是有的,但和敏朝这里吃拿卡要想尽办法捞钱相比,那点子油水简直不值一提,所谓‘清廉不难,富贵难’,就是这么个说法,现在买地,能看清形势的人家,都是愿意优先选择读工科,其次去做吏目,再其次才是去考那些不当吃不当喝的文科,这个取向和旧科进士完全是反着来的,文华盛采什么的,在买地已经不值一提了。比不过一句直通通的,‘文采好能写话本不?话本畅销么?不然,你文采只管好,换得来什么钱使呢’?
虽然说是说诗是唐盛,词推宋佳,但敏朝以前自来也不少诗词流传,也就是随着买活崛起,诗词之道居然大衰,尤其是这几年或者说这半年一年,随着北地最终归为买治,各地的大族都在忙着分家,敏朝文坛也受到了江南归买之后的又一大创,如今不但很少有人再写诗,更重要的是已经很少有人再读诗、谈诗了。大家的关注已经俨然去了另一个方向,最好的人才,去的都是工科。
对于位居时代顶层的谢六姐来说,这大概是她乐见的一个趋向罢,但时代中的人,目光自然不会这么远,他们能感受到的是这股趋势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工科大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工科学生竞争的激烈,这也是卫妮儿等人把卫小三往南边送时没有想到的。
卫妮儿考特科的时候,差不多进士也只是十中取一而已,但买活大学这几年的工科专业,尤其是最热门的机械专业,如果刨去各厂子选送的进修熟练工之外,给社会考生的名额,和考生之间大概到了千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