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袁元素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点头赞了一声,“老佘办事果然周到,那边庄子上怎么说?”
“咱们几家都是常走动的,自然没个二话,那边还带话说想要点烟草,给城里祖将军家好送节礼,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做主应了。”
在袁元素身边侃侃而谈的老佘,曾经是袁元素的智囊军师,如今辽东战事已平,他就成了袁元素这里几十个屯田田庄的大总管,这是个能干人,和袁元素交谈之间,一个个数字张口就来,互相也能印证得上,都不用临时翻册子。令袁元素听着十分满意,收成这块问完了,又问起屯田这些农户的婚配来,“关内人口这些年也颇有一些跑到我们庄子上来,将士们成婚也比之前要好操办一些了吧?”
“关内来的女眷是有的,还有那些通古斯、哥萨克女人,知道汉人的日子好过,也有跑过来安家的,这成亲能有三天的假,庄子上还给发点喜糖,因此也都愿意过明路操办,庄子上一年到头,十来场喜事能有。”
“那不算少了!”
虽然气候又艰难了,但袁元素兴致很不错——比起十几年前,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日子,如今这点小小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边军将领的日子,不知要好过了多少倍!
从前,屯田是为了筹措军粮,在朝廷不凑手的时候,能有一口饭吃,大家不至于饿着肚子去打仗。当然,库存永远都是非常紧张的,饿肚子是所有辽东边将头顶的阴影,自从买活军开始把’辽饷海运’,辽东的日子就开始一天比一天好了。至少每年征的辽饷,实打实是到了将官这里,不至于让将兵们担着个虚名。
从那时起,至少肚子是能吃饱的,虽然战争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但整个局面是转为乐观。而等到建州冰消瓦解,分为三股之后,辽东的好日子也就彻底来了——除开那些被划分为买活军地盘的土地之外,辽东还有大片土地肥沃,却因为战事和气候被长期抛荒的土地。在战争结束后,也就富裕出来了。
朝廷这里,恰好也是希望辽东能多一些汉人居住,免得这样好的地方,又被番族得手,滋养出强番来。另一面,也希望能尽可能地保持辽军的完整建制和战斗力,因此,虽然建州瓦解,但边军并未裁撤,而是各自分了荒地,由各大将领屯田经营:这件事进行得也比较暧昧,带有敏朝特有的味道,朝廷也没说就把某块地给谁了,只是暗示大家,军饷的供应肯定没有战时那么多了,但现在,你们也没仗打了,操练之余,可以去驻地附近种种田,自给自足嘛!
如果不知道该种什么,那也很简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