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报告上提到的因纽特人,人数很少,谢双瑶也是看过就算,没想过请因纽特人带路,进行极地迁徙。虽然这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因纽特人本来就在极地圈中生活,自然熟悉极地地理,他们也能在白令海峡中穿梭,但可想而知这样的通行方式必定不如船运保险。
不过,现在黄金地的确太缺人,靠船运,要补上和白人的时间差落下的进度是有点难,谢双瑶认为,不妨试着去走一走,选出最耐寒、最皮实的人群,带上充足的御寒物资,如果能走通,那就多了一条路。至少不会被船运憋死,对现在物资极度紧缺的北方来说,有些被突如其来的严寒逼得仓促南下的游牧渔猎民族,也等于是多了一点冒险求存的希望吧。
若能走通,那就是名留青史的大功,而且利益也够直接,哪个种族有能力走这条路,就等于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往黄金地输送自己族裔的人口。在黄金地的势力,也会跟着膨胀。
当然了,这条走廊不足以运货,货还得靠船运,他们是离不开买活军的支援的,但能在事实上封疆一方,只是遥遥受到买地的钳制,几乎算是半个藩王,这样的地位也够让人着迷的了。谢双瑶倒不会去推断瓶子真实的志向,但她调阅了瓶子的档案,了解了她的动向,至少能肯定,这是个有野心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功绩,她选择成全自己的老师,把他送回危机四伏的欧罗巴,她对国际局势,不但很有了解,而且也有插手其中的愿望。
迄今为止,买地从她的野心中得到的,都是好处,猛火油的来源又多了一个,贸易路线发展起来了,很快,黄金地的发展也会因此受惠。所以谢双瑶对瓶子的发展,抱着客观且开放的态度,黄金地是一片非常广袤的大陆,而且西部也的确适合放牧,就让鞑靼人也迁徙过去,看看化学反应吧。
在这件事上,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参考、推测,就如同催促黄贝勒西进一样,她也不知道后续的影响会是如何,也是拭目以待,等待着蝴蝶效应的发生——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能咋办?就是有明确记载的一些客观事件,都难以估计在这个时间线里还会不会发生,发生后的的规模和影响,别说已经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往西面走,物质条件肯定要比在黄金地好很多,黄金地那是什么都没有,纯纯的白地,什么都得自己想办法,指望至少在三五十年之后。往西面去,指望就近了,虽然现在艰苦,但毕竟战略发展方向上横卧着的,那都是一个个已经发展的国家啊,别的不说,城堡总是有的吧,农具总是有的吧,百姓总是会种地的吧?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