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定路就能初通了!”
“那这可太好了!如此,我们都愿意出力,不就是打越人吗,呵!这要是大天神肯保佑我们,论到打仗哪有他们的事情!那些北蛮子,到了我们南方就不会走路,也不能喝水了,看到密林就心慌,但这些地方可是我们的家啊!”
一说到此处,这些夷人们顿时都轻松地笑了起来,满脸的喜气洋洋——他们说的也的确是实话,自古以来,汉人兵卒,尤其是来自北方的汉人兵卒,那十成武艺,一旦来到南方瘴疠之地,要说只剩下三四成,那都是客气的。
大队军马压阵之后,士兵成批成批的病死,战马染疫,无法在密林中作战,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可对于在彩云道土生土长的夷人来说,打丛林战这就像是呼吸一样简单,这是他们自小生活和狩猎的丛林,同时也因为气候变迁,水源变化之下,整个寨子惯性的迁徙,让他们并不抗拒去新的地方作战。要说去安南打越人,这对寨子来说更不是天方夜谭——早在敏朝数百年前征伐安南时,通过沐王府调配的土著兵,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些夷人一直以来的躁动点,不在于要打仗,而在于衙门不支持他们去打仗,昆顺走廊这个概念一提出来,其中蕴含着的利益就让他们双眼发亮,急于修成。其实,这几年来已经有很多寨子在自发地联络,联合起来向小祭司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不说修大走廊,我修小走廊行不行?在国界范围内,我们先一起出力,把路修过去,可以吗?这样的话,祭司能支持我们,教我们怎么修路省力,该往哪个方向修吗?
都不用出力出粮,他们需要的只是知识上不可或缺的指点,没有小祭司帮忙,他们的确不知道怎么修才是描绘中昆顺走廊的方向,这个梦就还落不到实处来。即便祭司还没松口,有些冲动的部落,也率先开始行动,拿了个大概的方向,就先顺着自然山势形成的兽径人道,增修了起来,认为不论如何这么修不会有错。这会儿听说衙门愿意主持修建走廊,又怎么能不让这些心急着去买盛器、铁器以及其余一切珍贵买物的夷人,急不可耐,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为王前驱,把昆顺走廊安南境内的土地,收复到买地这里来呢!
“打下了安南之后,修路的人也有了——安南的俘虏正好用来修路,驱使起来不心疼!”
立刻就有人叫嚷起了类似的话语,士气也因此更加高涨,要不是头人沉着脸,从自己的竹屋内走出来,这样的议论还不知道要走偏到什么地方去呢!毕竟,这对于土人们来说,是再自然也不过的行为了,打仗了总有赢家输家的,赢家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