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民间已经有一个村子一半以上的人都会说汉语的事情了,由于会说汉语才能被挑选去种高产田,收入也势必会因此提升,村民学习的热情,是两班大臣完全没有想到的,这股热潮似乎还在蔓延,而官府对此居然束手无策!
这样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一百年、两百年之后,新生的高丽婴儿,还会再说本族的语言吗?要知道,本族的语言,本来就没有文字,所谓的谚文,不过是徒具其表,根本无人使用,在民间始终使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如果连仅存于口齿之间的本族语言,都不被新生儿学习的话,语言的消失或许会比所有人想得都要更快……
然而,这样的忧虑,现在也不是君臣所考虑的重点,将来的事情太遥远了,迫在眉睫的是更可怕的危机: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完全依靠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还有什么身为藩国的自尊呢?自称为藩国,也未免有些厚颜无耻了,这个国家等于已经完全成为了另一个国家的属地了!
但是,如果不扩大高产田的范围,在天灾之下,又该如何维持国内的稳定呢?这样的矛盾,撕扯着每个有识之士的心灵,让他们不得不泪流满面地做出完全违背本心的选择,犹如饮鸩止渴一般,不断地上报扩大高产种子的需求,以此来换得百姓们片刻的欢颜和称颂,但这仍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百姓们,往往是贪婪而无耻的,他们永不知道满足,好不容易扩大了高产种子,不至于饿死人了,他们就又很快开始抱怨高额的税负,抱怨着生活的贫瘠,让他们过冬的衣服也成了问题。
“如果是南方的大菩萨的话,他们就不会收那么高的税……”
这样的说法,让人气得头晕目眩,不得不一再地按着人中,但是,高丽人性格激烈,爱走极端,对南方大菩萨的信仰热情,已经在各府道的乡村中发疯地蔓延了开来,如今的高丽,在城乡之间的割裂是前所未有的,君臣有强烈的感觉,好像在驾驭一辆即将散架的牛车,各个部件的榫卯已经几乎要完全分离,即便一再放慢脚步,似乎也没有办法再往前走一步了!
如果彻底倒向买活军,如同从前全盘儒化一样,全盘买化,是否能改变这危险的局势呢……
如果说东瀛人还要面子的话,一直以来,以‘事大’作为主要主张的高丽人,对于寻找新主是没有丝毫犹豫的,这也是凤林君所感慨的‘敏亡若速’,这个观点的由来,这个提议,最大的障碍就来自于敏朝,敏朝不亡,高丽就无法全心事买,因为敏朝如果以高丽存有叛心的借口出兵征伐,辽东边军就近在咫尺,高丽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