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立刻就回到了原点——所有外交上的示好提议,都是如此,回避不了眼下对高丽人来说非常尴尬的现实:高丽在法理上尊奉的正统,敏朝天子,就在羊城港,而且和他们一样,都是外交使臣,高丽人对买活军的殷勤,都会被敏君一一见证,将来或许有一天,就会成为他们的罪状,不论是敏君还是买君,高丽是一个都得罪不起!
#
“兄长,就这样穿着买人的衣服,行走在人群之中,是何等的自由、舒适?”
正当使臣们唇枪舌剑,难以拿定主意的时候,王世子和弟弟凤林君,却已经悄然来到了街市之中,犹如随处可见的买地活死人百姓一般,身穿着薄夹衣、厚布裤,以及常见的千层底布鞋,惬意地欣赏着繁华的街市:受到展览会和定都大典的刺激,虽然食物的供应仍然紧张,但在博览会往外的商业街区之中,商铺内陈设的货品多种多样,仅仅是一个临时布市,就能让人游逛数日之久,如织游人、摩肩接踵,完全展现出了羊城港和买地的繁华。
和精神脆弱紧张的东瀛人不同,高丽人能歌善舞、喜欢热闹,这样的环境,令他们赞不绝口——对于高丽人来说,他们往往需要儒学来约束自己如火的热情,而王世子正是如此,从小就接受正统儒学教育的他,虽然明显也喜爱街市,但却依然克制着自己,只是矜持地点了点头,开口时还是劝诫弟弟,“虽然如此,也要理解大臣们的一片苦心,我们使团的处境,犹如母国一般,是所有藩国之中最为微妙尴尬的一个,比起大出风头,还是安分守己,免得引来任何事端为好。”
凤林君也跟着叹了口气,他左右张望了一番,似乎肯定两人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才压低了声音,对兄长附耳说道,“敏亡若速,方是佳讯!”
这样悖逆的言语,立刻引起了王世子的不快,他眉头倒竖,惊讶地说了声,“你这逆臣!”
——但很快,在弟弟那虽也有些害怕,但仍倔强不服的神色之中,他也不再伪装,而是面色沉重地摇了摇头,说回了本族的土话,“没有这么简单……敏高之间,犹如唇齿,敏存则高丽存,敏亡则我王室必然覆灭!两汉道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
他所说的两汉道,如今已经成为了高丽王室的心腹大患:两汉道的起始,在于辽东战乱,当时建州势大,肆虐辽东,大量不愿做农奴的汉人百姓,通过各种手段,逃往东江岛安身,很快,随着买活军和东江岛的联系,开启了辽东百姓往南方迁徙的漫漫长路——这条迁徙之路,改变了整个沿海的局势,不仅仅是华夏自己的领土,如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