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祖!老高,你家出了两个兵了,你说,我们囡囡以后从水兵机会大不大!”
这老陈所说的囡囡,是他六岁的孙女,一般来说,不可能把这样的孩子带来过夜排队,就为了看个舰船,老高听了,不由笑道,“老陈,你这是问着了,也是想着了,若是想让你们家出个军士,还真就囡囡最有希望,我说句大实话你别生气——你们家个儿矮,男丁想当兵,机会真不大!”
老陈得意道,“这还用你说?我们家还偏就是女儿长得高,我那几个儿子都跟了他们娘,一米六多点儿,就不长了,天生的吃不胖,倒是女儿像我,高些,外孙子又随娘,也高,但我看他瘦长瘦长的,估计当水兵没戏!倒是小囡囡,扎实有劲儿,我想着本来肯出海的女兵也少,她就算长不到一米七,也不妨的。不像是男兵,没有个一米七五都很难入选陆军,别说水兵了!”
看过了日出点名的震撼场面,这第一批观众也经受不住饥饿,逐渐都是散去,大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排队上茅厕——这附近的农家,如今都是赚得盆满钵满,村子里专门出人搞了个简陋的木板房做茅厕,一人上一次要收三文钱,价格昂贵不说,这些黄白之物,他们直接就拿去堆肥了,还少了花钱去买粪肥的折腾。
老陈和老高也是随大流,从茅厕出来,这两人步行往站前街的方向走,用高价买了水和蒸玉米,一边吃一边走,一路也在商议,周围同行者,嗡嗡而谈也都在讨论海兵的威风,以及自家出海的可能,如老陈这样,只是想着栽培后代做海兵的,已经是极为保守了,不乏年轻人叫嚣着要加入船队出洋的,当然,他们也知道自己进不了军队,便纷纷探讨替代的办法,说是加入远洋商船队的,那都是普通的想法了,还有人直接谈到前往袋鼠地、黄金地的开拓船队,道,“老子回去就写信报名!听说这些船队,都是和买地的海军一起训练的!要把船员训练到令行禁止、心如铁石的地步!这岂非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至于航程的艰苦和危险,就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的样子,俨然把出海这两个字,当成了圆裙这般最时兴的潮流,老陈、老高也是咋舌道,“这阅兵式,还真不知道有这般的威力,不办还好,一办起来,感觉城中好武、崇武之风,俨然更上一层了!”
忽见这些返回的队伍中,有些高鼻深目、肤色泛红而又长满了雀斑者,明显是洋番,也和他们同路,似乎是匆匆要去站前街的楼宇之中,准备观看陆军行军的彩排,不免也是互相捅咕着使眼色,低声道,“我们看了,震动之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