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担心她们把人给拐带坏了,因此并不禁她上门,有时还亲自和她喝喝茶,听听她讲经。
就这样,刘道婆在锦官城中等人家里便越发吃香起来,经她穿针引线,彼此结交的年轻姑娘为数不少,大家的胆子在往来中也越来越大,有些犹豫的姑娘,彼此一见面,听说你也在学拼音,我也在学认字,立刻就觉得自己不算太离经叛道,反而还可以再往前走一走。若是听到姐妹们私下里讲讲外头的局势,说说买活军的事情,那更不得了,以后也都不觉得看买活军的报纸,思量天下的大势,是什么女儿家不该做的事情了——朝廷还开女特科呢,如今已经不同往年了!
说起来,还真多亏了朝廷开了女特科,别看这儿特科暂且开不到锦官城来,但却为锦官城的女儿识字论政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毫无破绽,一旦被家里人发觉,她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连朝廷都……我为什么不能?而家长只要不是特别迂腐,对于这些姑娘家的话也就无从反驳,只能任由她们去了。还真有一两个家庭想把女儿送去京城考特科的呢,这都是题外话,也不多说了。
且说刘道婆这里,靠着精美的话本、精湛的讲经、朴素谨慎的行事风格,很快便到处结交起了女眷,把年轻的女眷处于了一个开明的气氛中缓缓熏陶,根据本人的性格、禀赋,开窍有早有晚,人精儿如全二姑娘,私底下早就投买,开始有意识地充当起眼线的,刘道婆便对她亮明身份,把她当未来的吏目吸纳培养,有些人性格保守,对于政治迟钝不敏感的,她也不动声色,照旧往来,培养这些女眷的信任感,只要把家里家外的烦恼对刘道婆一一倾诉,刘道婆也总能提取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自古以来,消息最灵通的,不是开酒楼,就是走街串巷的三姑六婆,这话当真不假,蜀王府问叙州买药火的消息,刚隔了一夜,这不是就送到了刘道婆耳朵里?这还真是个独家消息,没有第二个渠道提供,刘道婆从镋钯街李家出来之后,算是结束了今日的巡游,褡裢里也塞满了姑娘们塞来的各种体己(许诺的香油都是换成银子给的,或者打好了直接从铺子送到庵里),一面走一面也在思忖此事,暗道,“药火都能卖,叙州是越来越夸张了,本来我在锦官城,只是为了统计锦官城流入买物的数量,看看和我们出关的数量能否合拢,现在居然来了一条大鱼!”
“但上回去夷陵开会,才对过药火账,各地疏浚队的药火出入加在一起也就几十斤,算是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极大可能叙州是成功仿制了药火喽?他们的药火工坊开在哪里?叙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