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这就是叙州给山子的感觉,看似什么都对味了,甚至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活死人学习的呢,但细品之下,却又似乎什么都不对味,感觉好像少了些说不清道不明,却是至关重要的什么。不过,山子这时候当然不会否认自己毕摩出身的猜测,而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赞成道,“说得对,毕摩本来就是最有学问的白夷,有学问的人教导没学问的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是呀!”老师们高兴得满脸放光,邀请山子一起喝甜醅酒,这东西是山下的特产,夷人们从前自然是没有喝酒的习惯的,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而一旦来到山下,酒和烟草,对番族的杀伤力简直太大了,他们喝起酒来仿佛天然海量,又非常的贪杯。
叙州这里不像是买活军处不喜饮酒,在山子看来,发给老师们的薪水,衙门全都通过烟酒赚回来了,以至于虽然现在叙州城人口激增,房子显然不够住,但房价居然没有涨得很厉害,而且基本都把持在汉人手中,全是因为这些夷人宁可住在宿舍小间里,也要在这两样物事上享受个够本。“村长本来也应该从我们毕摩这里选出来,我们可是为叙州的汉人老爷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哩,这些不都是我们该得的吗!”
现在,叙州要治理这些夷人,也离不开毕摩就对了,精通汉语的多数都是毕摩,那些白夷农民,多数只会一些常用语,想要和汉人无障碍的交流,基本办不到,不过他们对叙州衙门也的确是忠心耿耿。山子心想,就是要这些白夷不懂汉语才好,如此才能让他们继续理直气壮地维持在一个‘只知叙州帮,不知买活军’的状态里。这些毕摩们自以为自己拿捏住了叙州帮的软肋,在汉语教授上偷懒怠工,殊不知,他们的偷懒,或许其实也是叙州帮计算中的一环呢?
“家支混居,居然不出事儿,汉人老爷们当真了不起!”
心里如此想着,表面上他当然不会露出破绽,而是跟着诚心实意地赞颂着叙州衙门,轻而易举地哄得这些与叙州衙门已经深度绑定的毕摩们心花怒放。山子这才烦恼地叹了口气,“但这样的话,我想要找到亲戚就更难了,人都被打散了,名字也换了,这该去哪儿找呢?”
如今他已经被当成自己人了,而且还是个相当讨喜的自己人,毕摩们自然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并且提供着自己知道的信息,“确实是不好找,都是打散了轮流安置的,附近的村落里,不会安置太多一个家支的农户,而且还积极给他们改名,因为名字太多了不好登记,当时也没有留下底档,我们夷人和汉人不同,不喜欢记太多,都是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