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商旅重新开始进出,还有些青头的官兵也走到了官道上来,段家父子又饿着肚子等了三日,见没再出什么事,便是硬着头皮也得来卖菜——没办法,家里已经没粮食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光靠菜是吃不饱人的,再说,家里的盐也没有了,这可都得用钱来买那。
第一日来,无事而归,他们稍微放下心,第二日见到买活军处决城中地痞的画面,虽然也觉得可怕,但心不知不觉更安定得多了。就这样,他们逐渐也把担忧放下,恢复了以往每日进城的习惯,进进出出间,也不免得学会了一些官话,知道了一些新消息,同时更大胆起来——
现在,他们推车进城,先不把担子挑起来,而是把空担子挂在车尾,先将车推到西门外的军营那处,把所有菜给军需官先挑选,称重结钱之后,再把军需官不要的那些担了在城里叫卖,若是遇到了有百姓们抱怨这菜不好,他们倒也是很有话说的,“最好的,岂不都是要送到军营里去的,叫兵爷们吃了开心?这样好的兵爷,难道不该吃最好的菜么?便是价钱略低些,供给军爷我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话的确倒也不假,买活军的兵丁入城两个多月,只听说他们为民做主,再没有什么吃花酒、奸.淫掳掠的事情,说实话满城百姓,在此之前根本不敢想象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军队,就光是这一点,都足够把他们供起来的了,更不必说这期间买活军还做了很多别的事,基本都是兵丁来操办的:开扫盲班、组织兴修城里的水利、巩固江堤,下到各村去教他们种土豆、玉米,弥补今年因为动乱而耽误了的农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重审冤案、主持公道,这些一切只有在戏文里才能出现于清官身上的行径,现在大范围地在潭州城到处发生,若是在旧朝,连万民伞都是造得起来的,今日怎么就不值得吃点好菜了?
当然了,另一面,也是因为军营要的量大,日日都要几万斤的菜蔬——菜蔬这个东西,做熟了重量损失是很大的,城里流水价来来往往,维持在一万来人的官家人口,每日管他们吃饭就是一笔很大的物资需求,四五万斤菜蔬根本不在话下:要预备翌日如果下雨了,道路泥泞,菜农来得少了,这一日的用量。五万斤菜,择了、洗了、熬了,能有个两万斤熟重已很不错了,还要匀一些去做咸菜,那就更是不出分量的东西,一万来人敞开口要吃饱的话,四万斤一天紧紧的,五万斤才能说是有些松,不至于被兵丁抱怨菜叶夹牙齿呢。
这么大的用量,基本上一口气都是要个几百斤的,就算价格低一点,对老段父子来说仍是比零卖划算得多,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