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了一下报纸,忽然若有所思地道,“哎,你们说,这场外交易所,是否还真是这些小报背后的东家?没准儿,云县屡查不明的小报问题,还真是要着落到他们身上呢?”
“这——”
“你还真别说——”
两个师姐对视了一眼,也都严肃起来,“若是如此,那事情可就大了!”
第761章 小报泛滥 云县.王剑如 哪来那么多自……
怀疑李校长也有炒期货, 或者是炒现货的习惯,才会去收集小报, 这不算是什么恶意的猜度, 反而是顺理成章的推测,其中的原由说来话长,除了本地人中消息灵通的那些之外, 别人是不会理解的,就是云县的小报现象, 那也是天下独一份,外地能与之相比的相当少见呢。
所谓的小报现象, 指的就是云县这里数目繁多的小报,与周报并行不悖——当然,可以说外地州县, 只要略微繁华一点的,也都有结社设法刊印本地的报纸, 这也是周报在运河、大江沿岸畅销之后,必然的模仿现象。
但这种报纸, 往往很难固定刊印,就算在一城之内,受众也非常的有限,比如说姑苏吧,在姑苏发行量最大,阅读层面最广的还是《买活周报》,每出一期新刊,逐渐兴起的素茶楼也以此作为招徕,叫茶博士大声朗诵,就是野茶摊, 每逢早晚客多的时候,东家也亲自上阵,读几篇新闻给大家听听。
周报往下呢,就是姑苏各种结社出的报纸了,这种报纸的影响力立刻就下降了好几个档次,首先无法做到定期刊印,其次,刊发后除了社员之外,购买的多是书生,因为报纸上都是些深奥的东西,主要是针砭时弊,讨论敏地的各种政策,又有探讨特科和老八股制艺的,只有很少的部分提到本地的新闻,如此,那也就难怪老百姓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了。
要再往下,刊登一些神佛怪谈,鬼神报应故事,又有本地一些体面人家的婚丧嫁娶呢,这种消息又没有什么时效性,神佛故事,早就是听寺庙里的和尚说过多次了,而旁人家的婚嫁,是亲眷朋友自然要登门报喜,若平时是不相往来的,也就是看几眼,啧啧几声完了,姑苏的主妇门槛都很精,想要用这点消息从她们的袖袋里掏出铜钿来就过于天真了——说到底,她们很多人不识字呀。
江南已经算是识字率比较高的地方了,犹然如此,别处就更不必说了,再者,活字印刷的合金字模也是稀罕物事,用不起合金字模,用泥字模的话,那印刷质量也就颇为可观了。只有买地这里,合金字模卖得又多,识字的人也多,贩夫走卒人人都能看报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