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说汉人的官话,学拼音,并且开始用拼音而不是鞑靼文字标注女金语。
与此同时,他们还往敏朝京城和买地行在发去行文,要求买地承认,建州女金是华夏的一份子:按照买地的通行标准,只要一个人自认是华夏百姓,而且会说汉话,甚至不要求第一语言是汉语,会用拼音……只要自认自己是华夏百姓,而且会说汉话,那买活军就承认他是华夏人!
既然如此,那建州八旗也可以是华夏人啊,他们和敏朝的战争也可以是大小宗争夺政权之战啊,买活军就不能偏帮一方,只给敏朝支援小炮和粮食,至少,至少买地要和建州开个做买卖的口子吧!你看我们都自认是华夏人了,八旗旗民哪怕是三岁小孩都被灌输了这个概念——
随着艾狗獾伴着使团,带着建州人的新立场去了买地,建州这边的确一度曾经看到了一点曙光:买地的态度是有一点儿松动了,不但艾狗獾成功入伍,而且受到重用(有可能是因为他的能力,童奴儿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很聪明的,但他更希望这份看重是因为艾狗獾的身份)。买地还派出了考察使者,来检验建州的内政——这也是他们对于各地小政权的一贯态度,不能说是特别薄待了建州女金,包括叙州、丰饶县等地,都是要使团去考察过了,再谈是否认可其为合格政权,能不能被买地纳入消化范围的事情。
考察团来了,也带来了一些甜头,没有想象得那么多,但至少买地的军队没有直接参与到对建州的战争中,在使团口中,这已经是很大的优待了,但贸易额度还是很有限,不足以解决建州军备不足的问题,买活军倒是提出了,可以给他们供给一些稻种,教他们种田——同时要配套落实对建州汉人农户的国民待遇,取消他们的奴隶身份,同时还包采买产出的大米,给的价格也是不低。
初听,这好处很不错吧,但稍微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情:现在建州人口损失很重,汉人农户不是没有,但和之前的百多万人相比,已经萎缩了七八成,剩下的三四十万人里很多还是幼童和女性,因为受不住颠簸这才留下来的,建州如果还想要未来,就得养着他们,那就只能让女金八旗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让人人为兵的女金人,开始学着做农户……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且会在事实上进一步削弱女金人的战斗力,可谓是一条极为毒辣的绝户计,但大面上却让人挑不出毛病,因为配套的还有牛痘支援,这是免费给的,对女金的意义非常重大,不能说买地歧视建州人,不把他们当华夏的一部分,又或是在建州和敏朝之间拉偏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