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瞧着有年纪的老船夫,夜里歇宿了,在甲板上吧嗒着旱烟袋,和同行聊天时,一开口也是谈着千里之外的事情,“我家内侄便是咬牙去了南面,写信回来,说是南面日子也好过,橡胶现在真是供不应求,将来的用量还要更大——这也是走惯了船,歇不下来,这把老骨头也不想着背井离乡了,不然去南面种橡胶真是不赖的买卖……”
“就是这理了,这橡胶管实是极好的东西,橡胶管、羊肠线、无影灯、酒精、消炎药……是我们新式医学的五**宝,名医义诊,只能带四种,无影灯带不来,实在是可惜了。若不然,可以在本地直接开展手术,又能挽救不知多少人了。”
这是买地神气十足的寸发女娘,莫看长相平庸、穿着简朴,谈吐更是粗鲁,但一摆身份,满船人都是肃然起敬:买地医学专门学校的学生!上了五年学了,这是随着名医义诊团来的,顺便回乡探亲了,因此自己搭船回乡。虽然是孤身一人,但用她的说法,完全就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她是买地的官人,而且还是医生,若是出事了,来年名医不来本地义诊,那是一地人的损失!
自然,这也是因为船过浔州,已经极为靠近买地,那当真是百业兴旺、物价低廉,百姓不论士农工商,日子都好过的缘故。再加上本地治安现在有办事处牵头维持敲打,小偷小摸虽是难免,但大的骚乱却已绝迹,这女医方才有这样的胆子。但这话却是引起众人一番附和,对这女客都是讨好道,“怎敢让买地的官人,在我们船上出事?那真是杀头都难抵的罪过!回家都难见家里人——我家阿婆七十多岁了,眼睛都半瞎了,便是凑钱去买地看好的!”
说着,众人也是兴致勃勃,啧啧称奇地谈起所谓金针除障的手术来,方仲贤藏身舱内,望着这少年姑娘,盘坐在甲板上和一帮旅客大说大笑,那微黑肤色上满是快活,也是百感交集,轻轻叹了一口气。正好方密之翻身进了船舱,唤了声姑母,她便问道,“怎么不出去晒太阳?”
方密之拿眼睛往甲板上看了一眼,方仲贤心领神会:按照敏朝老式的礼节,方密之已是到了避嫌的年纪,这单身年少的女客在甲板上,他便最好避一避。至少,自己从前一向是如此要求的,侄子这也是听话,只是没有考虑到如今情况已是大变,自从过了浔州,女客越来越多,方密之若要回避,那真就只能和她一般,终日闭门不出了。
“入乡随俗,她们既不在意,你也放宽心便是了。”
方仲贤对侄儿要求虽一向严厉,但也并非食古不化,思及此处,便出言道,“进了买地之后,男女大防必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