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平满意——基数实在太小了!可郑地虎这里的开价,却不是绝对数值,而是一个没有上限的许诺——一千比一,大概就是一个祭司要管十个村落的样子,和现状差不多,但这是知识教现有的信徒范围来算的。如果知识教往外传教,不断扩张信徒数量呢?是不是每多一千信徒,就给增加一名编制?
这样一来的话,知识教的工作真的要好做太多了!这开价,不能不说是极为丰厚的,几乎让人有点儿不可置信了——还没开始讨价还价呢,就上了这样的好菜,如果,如果稍微拿乔一下呢,会不会,能不能……
不过,莫祈平是个见好就收的人,他并没有因为郑地虎展现诚意,而加倍拿乔,而是在略微掂量了一下之后,便果断地拿起茶杯来敬郑地虎,“主任爽快,若是有这条规矩,往后我们无人可用的局面,能稍微缓解些了——这方面的文书我会准备好的。不过……这信徒的计算,是只计算南洋土人,还是如何呢?”
这一问,问得可以说是很公然,但又很有技巧,并没有把犯忌讳的话直接说出来——南洋土人之外的人种当然还有很多,可在占城港这里,最多的不就是汉人吗?莫祈平已经投桃报李,郑地虎是听得明白的,他思量了片刻,略微欠了欠身,“城外农场那些地方,穷乡僻壤的,信息恐怕也不好统计,要强求他们统计人种,有点强人所难了。城里的信息应该还是能做到位的吧?你们知识教传教也要注意影响——买地的活死人是不好信教的,这可是六姐三令五申的规矩。”
底线这就等于是画出来了:城外的罪民汉人,信仰无妨,买地汉人要悠着点,便是想入教也不能让他们入了,至于其中的借口,知识教可以自己想。城里就要更注意些影响,留心不要去汉人那里传教了——这也是绝大多数时候,所有政策的松紧把握,乡下松、城里紧,千百年来皆是如此,如今在南洋也不例外。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莫祈平也立刻表达了他对于谢双瑶核心思想‘反对迷信’的尊重,“知识教本就是扫盲的权宜之计,这个我等祭司心里都是清楚的。就是……”
他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听说今天,城里也来了采风使——这不是也怕影响不好吗?”
采风使其实没什么好怕的,莫祈平担心的是另一种打探消息的职业,也就是在买地吏目之中大名鼎鼎的情报局。郑地虎知道,今日若不打消他的担忧,莫祈平是不会完全点头的,或者即便点头了后续也会怠工——他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证,要么,这件事有上级明确背书,要么就让他知道这种程度的违规,不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