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自小力大无穷,又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自从他叔父对他透露,要把他送来买地,他就立刻设法弄来了买地的课本,每常自学,又去和袁帅的家将套近乎——袁帅暂还无子,但也把子侄家丁送了一些去买地,这些人写信回来,自然会透露买地招兵的标准,所以曹蛟龙早就知道买地招兵很重视水性,在动身之前,就学会了泅水。
如此一来,文化、体能、身高、武艺,他都名列前茅,自然也就顺利入伍,进入了新兵营作训。曹蛟龙不知道旁人是如何想的,在他来说,既然叔父让他来学本领,那他就是来学治军本领的。如今人人都说,买地将士战无不胜,作为敏朝军官后代,曹蛟龙不免也有些不服气——买活军船坚炮利,这是没话说的事情,但抛开这些外物不说,单说兵丁个人的素质,难道敏朝这里,就真的没有一支军队能和他们相比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进了新兵营,作训了三个月下来,曹蛟龙对于买地练兵的标准是很服气的了,对他们养兵的手笔更是五体投地,他是跟着叔父在敏朝军中历练过的,在曹蛟龙看来,买地练兵的严格,敏朝或许还能模仿的,但是士兵平时的衣食住行那真不是学得来的,这样算下来,养一个兵当真是不便宜的!一个兵连军饷带武器,一年怕不是要五十两银子!别说一般的卫所了,就是辽东边境,全国最富的将领,也舍不得这样养兵啊!
这样养出来的兵,要是不勇武,那还说得过去吗?敏朝士兵和他们在战场上的战斗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更别说还有火器相助了,到这会儿,曹蛟龙心中早已没有了不服气,只有纯粹的好奇——买地练兵的办法,是完全与众不同的,他已经有所领略了,但他们打仗的方法呢?是不是也和敏朝不同?他心底实在是痒痒得厉害,极想要看看买地的兵丁,他们是怎么打仗的。
其实,真要说的话……他叔父虽然是敏地的将领,但是辽东边将,不太可能会出现在这一次买地的战线上,和叔父兵戎相见,可能性太低了。只是,刚才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难道还和书记员顶嘴吗?说到底,买地有所防范,不让他们参加对敏的一线战斗,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曹蛟龙心底推敲,也不知道自己会被派到何处去,做什么任用——他在三连倒是处处出挑,大比小比无不名列前茅,相信连长不至于将他投闲置散,来到买地之后,他也找机会和熊、袁、孙三帅推来的子侄通信,他们现在多少都是班组长了,回信中也说了,除了安排任务的时候会有所避讳,其余时候对他们的提拔还是很公正的。像是熊家的子侄,现在就在南洋任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