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买活 > 买活第176节

买活第176节(8 / 10)

很多马倌都是辽东人,甚至还有鞑靼汉子,不知怎么也流窜了几个到这里来讨生活,别的不说,这些鞑靼人伺候马儿是真有一套,以至于买活周报的招聘广告上还刊登了车站的消息:招聘马倌,待遇从优,鞑靼人会说汉话,能考过扫盲班的优先录取。各地边军懂得伺候马的也优先考虑。

也不知道这报纸能不能发到草原,发到那些边军那里去!起码这些马倌还能兼任车站的保安工作,辽东人一般都是打散了安排,一个辽东的马倌,搭配一个本地人,再搭配一个内陆来扎根的流民,一个车站至少要三个马倌,这是很常见的搭配。

辽东人教余下两个人照料马匹,本地人教他们说本地的土话,内陆的流民受累多卖点力气,如果他们是川西人,不太会受到欺负,因为川西汉子在本地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郝嬢嬢就是叙州的嘛!她赚的钱,变成了接叙州的汉子婆姨过来的航船,买活军这里川西人也是很多的。

有了马厩,此外还要有的是停车、修车的地方,这两样地方占地就很广阔了,一旁是马倌、车夫们的宿舍,还有会修车的手巧工匠也住在这里,车辆的数目一多,敲敲打打的活计就永远都少不了,这也是经济活动繁盛的证明——

就说徐地主他们,要去云县,也是先在彬山歇一个晚上,随后再去云县,他们提前买了票,是6-2、6-3、6-4,以此类推,也就是说,他们去买票的时候,这一天从临城县去彬山的车子,已经排到了第六辆,那之后要再往下排多少,就不好说了。一般来说,一天最多发8辆,除非牲畜和车厢都有多,才会发9辆,若是买不着票,要么再等一两天,要么,那就只能受受累,自己走着去了。

自然了,若是几年前,出门那还不都是靠走的?官道难行!骑马也说不上多享受,只能靠双脚慢慢的跋涉。但是,在买活军这里生活得久了,人们很自然地就觉得,出门倘若不坐这种带弹簧避震的四轮马车,那这门就根本不值得出。

哪怕是最穷的人家也舍得掏这个路费,毕竟,车费再贵,也不会贵过人的工钱。挑着担子从临城县走到彬山,可能要走上一天多,晚上得在野外过夜,车费也不过就是五十文一人,恰好是一个通过扫盲班考试的劳力两日的工钱。

有了这样的想法,坐车的人岂不就更多了?一个车站,一天光运人的车辆随随便便都发出6辆了,还没算运货的车队呢,这条水泥路修好以后,是真被走得够本了。而且,马歇车不歇,车厢是可以换套了马匹,继续在两个车站间往返的,这样高频率使用的车厢,每天需要维修的小问题

最新小说: 才华赢不了资本,关我红歌什么事 过湘江后,我打满全场,歼敌百万 快穿:强制文男主竟是绿茶小狗 直播原神,古人全麻了 神甲赘婿:这个赘婿的机甲有点狠 痴傻十八年,开局创出修仙法 谍战:一不小心真成了鬼子贵族 折春漪 修罗场中心:黑莲花被心尖宠 仙福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