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挣钱的感觉毕竟是相当新鲜而喜悦的,他也想把自己挣来的钱,放在手中抖一抖,看看有多少份量。
至于第三件事嘛,说起来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徐振之的双目闪闪发亮,道,“报纸上不是说了吗,要恢复故土、开拓南洋——”
“三宣六慰、旧港、吕宋、安南,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少得了我徐振之的身影,少得了我的《徐侠客笔记》呢?”
第346章 买地风情(上)
要说到买活军光复南洋的事情, 福建道这里,倒也不是不关心的——自古以来,福建、广府两道的百姓,就是下南洋的主力, 这些年国内天候不好, 倘若不是买活军兴起, 就说前几年闽南的一场大旱, 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户, 有许多就要投亲靠友,成帮成派地往南洋过去。
他们要去的地方,从满刺甲到吕宋, 是按籍贯分的,这个籍贯的前辈在什么地方落了脚, 都会设法回来报信, 若是在南洋混出了一点成绩,也心心念念要回乡修宗祠,另外也招揽本地的乡亲,去南洋发展,壮大汉人在南洋的声势。
这样的南洋开拓史, 已经持续了百多年了, 以旧港宣慰司和吕宋总督设置时为高峰,其时华人的海权, 实际上已经扩张到了如今买活军所说的赤道附近,在南洋一带航行的船只,合法不合法的都是大敏的形制, 便是横行南洋的海盗王, 那也是华夏苗裔。
这百年来, 大敏闭关锁国,厉行海禁,对南洋的影响力逐渐缩小,海权也被洋番占据,如今东南亚一带,已有不少洋番设立的居住点,当然这不意味着南洋的华人全数消亡,大多数在南洋讨生活的华人,仍然可以维系农庄主的身份,占据田地耕作,只是时常遭遇土人劫掠,又有洋番威压,日子比百年前要难过得多了,买活军崛起之后,倒有些许胆大的儿郎,乘船回流老家,想要重新回到华夏发展的。
临城县这里,虽然是福建道北部,马上就要和之江道接壤,但消息到底比之江道要灵通得多,徐振之想要去见识南洋风土,庄家父子非常赞成,而且以为这是一件十分潇洒豪快的事,便立刻说起了他们知道的南洋消息:“现在那些回流到我们这里来的老南洋,都被征召了起来,六姐要让他们领航,先取吕宋,再取旧港宣慰司的几处港口。”
“如满刺甲、爪哇,现在荷兰人盘踞叫做巴达维亚的地方,原本是叫椰子城的,也要拿下,再有三佛齐所在的狮子城,都是六姐必取的地方,只是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纳入版图,眼下来说,先取吕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