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往年的照应都是人情债,忙笑道,“说不上求的,嫂子有啥事就说呗。”
她嫂子便道,“人还没到,到时候等你先看了再说。”
阿霞还当是要给她说亲呢,想着这也太直接了,不过她年纪还小,出去打工之后,视野逐渐开阔,知道有些事不能和村里一般想当然的去做,年纪不到,提前说亲按说是要治罪的。不过,年初一,正拜年的当口,也不好说这些,因此便先应着,又去了同姓的几家亲戚、相处得好的邻居,还有村长家里,都绕了一圈,人人对她都比往日客气,这都是那养生丸的功劳。
人在世上,谁不喜欢被人高看一眼?阿霞便是个踏实的性子,也不由得有些飘飘然,酝酿起些雄心壮志来,心里不由便想道:“还是出去做工好,只要有一门手艺,眼下想来,做工日子真不差,倒比种田来钱要快得多。”
此前为何村里人舍不得几亩地,不愿进城去做工?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从前匠人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就譬如说做木匠的,他不能一年到头的忙活,总有闲在家里无活做的时候,年景不好的时候,一般手艺粗陋的匠人,吃不上饭,只能卖身为奴的也不少见。
这日子不好过不说,匠人学艺要先做学徒,那份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了的,且也不是个个都能满艺出师,因此,既然作物的产量高了,赋税又少了,农户心里便很自然地觉得,做农户的好处比做匠人多。
但出去做了工,阿霞就逐渐发现,现在的匠人也不比从前了,如今都不是师徒制,而是专门学校制度,只有怕你学不进去的,上学还给你发钱,哪有吃苦倒贴钱学艺的?且如今的匠人哪有没活做的,只有做不过来,她私心里觉得,至少几十年内只怕都是这样——水泥房这样好,有条件的能不造?光是福建道,若是要把所有房子都换成水泥房,只怕也够阿霞他们干一辈子了。
这样的想法,确实不是初次想起了,只是若是要常年出去做活,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争取来的这么一亩多的地,将来若是做不得工,还要回来种田,那就未必能在泉村了,或许要到鸡笼岛去,正所谓故土难离,阿霞还是有些舍不得泉村的地,泉村的屋,因此便这样不上不下,又吊了一年。
今年回来,因着这养生丸引起的轰动,她倒是越发觉得城里的好了,决心渐渐就定了下来——不说别的,光是城里这份见识,便要胜过村里,就算收入都是一般,那也是城里要好得多了,在城里,医院的养生丸子实在不算是什么稀罕物事,进了村却引起这样大的轰动,村长对她都有好脸色,若是千金丸显露.出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