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特有的一种建筑——吊脚楼是不能建水泥屋的,无法承重, 但完全接地的建筑又过于潮湿, 这些去年从泉州移居来的百姓们, 便把在泉州、鹭岛两地建房的经验搬了过来,建起了这种高台基的坡房作为衙门的建筑物,“这也算是我们新泉县的体面!”
至于他们自己,理所当然是就地取材,住吊脚楼了,要说是人人都住水泥房,连本土都没有这样的好事,更别说一切都还在草创的鸡笼岛了。
开拓一个全新的岛屿,需要的是漫长的时间和丰盛的人力,当然也需要给面子的气候,新泉县顾名思义,大部分居民都是泉州的老乡,他们一直住在人口繁茂的福建道,受到生计的压力,不得不把耕地往山中一再地扩展,大部分农户在泉州也有垦荒的经验,即便是背靠泉州这样的大埠,开荒依然是很不容易的,更不必说鸡笼岛距离鹭岛,怎么也有个一日的航程,物资上绝不会像本土那么方便了。
大部分人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甚至是那些从北方被招揽过来的辽东汉民,也没有把这里想得太好,吃苦受累,不多说了,工具上的匮乏也是可以想得到的,什么都得自己做,铁器没有,木器也要自己慢慢地雕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打造工具上——至于饭,那是不可能吃饱的,忍饥挨饿个一两年,出产能够养的活自己,便算是运气好的了。三五年之后,才算是站稳脚跟,能从窝棚往吊脚楼这样的茅草屋过渡,真的要形成城镇,哪怕不是要个五年八年的?
但这大半年下来,人们逐渐发觉,买活军这里的开荒,似乎……和他们想得也不太一样,大概什么三年五年站稳脚跟,五年十年形成城镇,对于买活军来说实在是有些慢,按照眼下这个速度,三年内若是有个五六个县城出来,那……大概也不是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情。
若说是有什么仙法在内呢,除了高产的粮食种子,还有一些耕田的小工具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偏偏就是这几样东西,把开荒的过程完全地改变了,这就让许多十八芝的老海狼打从心底不解了起来——若是按他们本来的盘算,二三十年内,能把岛上经营起来便很不错了,如何买活军一来,速度便快了这许多?
难道仙人处处就都比常人要强吗?
就以农事来说,自古以来,开荒最难的就是除草、翻地,这是最耗人力的事情,鸡笼岛这里的粮食一直是无法完全自给的,一个百姓每年要是能多开辟一亩荒地,他们还给点奖励,但即便如此,开辟荒地的速度也很慢。
——而买活军一来,一切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们一开始就运了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