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这群衣衫褴褛的汉子、女娘们,便都伸长了脖子,急切地看向了涂了黑漆的木板,老师们拿起粉笔,在上头写了起来,“先读拼音,bo-po-mo-fo——”
“这一批培训师的素质都不错。”
谢双瑶解下了手上的拳套,透过低矮的草篱,远远看了看海滩上一摊一摊的识字班,满意地点了点头,“至少嗓门是很大的。”
“是,效果也不错,辽民的表现尤其好。”谢大哥也在摘护具,“都是没饭吃才来的,一般都听话,如果没饭吃的同时,又还有没命的危险,地也没有了,那么配合度就更高了。”
这些泉州来的百姓,很多还是有地的,只是不多,在旱灾中不够养活自己,又有一点雄心,也信任十八芝的招揽,这才愿意来鸡笼岛垦荒。和真正一无所有,还要面临战争的辽东流民,在心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过由于谢双瑶的天妃信仰,在过去一年多里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而且十八芝对于谢六姐可以说是五体投地,目前鸡笼岛上的气氛还算是不错,并不会让买活军感到紧张。
“还是要注意官话教育,两地百姓抱团短期内是很难避免的,交流越顺畅,管理越严格,就越不容易闹出乡党矛盾。”
谢双瑶既然把谢大哥从彬山调到这里,就是准备把内政移交过去了,谢大哥目前来说,算是谢家在仕途上走得最好的一个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不但有亲缘身份背书,而且是买活军中的管理学专家,本土化了好几本管理学著作,这是很多吏目进修时的必读课本。这样一个人坐镇鸡笼岛管内务,陆大红在鸡笼岛操练水师,可以保证鸡笼岛的安稳,而谢双瑶本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准备频繁来往于鸡笼岛和鹭岛之间,两地都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决策了。
“是,也要注意资源调配,要尽量公平。”谢大哥在管理上是很老道的。“你这边垦荒的安排出来了吗?”
“时间表是大致做出来了,下午还要上会捋一下环节。”
福建那里,战事虽然也不很激烈,但并没有完全结束。鸡笼岛上如今已经没有外国势力了——原本鸡笼岛本岛有一处荷兰人的要塞,十八芝没有对其下手。这并不是说打不过那几十个水军,而是要倚仗荷兰人的面子在南海立足做生意。自从勒石合约之后,郑天龙也知道为人不能反复的道理,既然投靠了买活军,便没必要再给荷兰人留面子,再说有红衣小炮乃至谢六姐的神威做后盾,也并不惧怕荷兰人的船只,因此便传话将荷兰人逐走。
那些荷兰水兵,虽然并不情愿放弃鸡笼岛这样的好据点,但他们也并非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