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买活军来了以后,这些就都没有了,随着不断的分家和迁徙,现在早已没有族老了,街坊邻居的联系也不像是从前那么紧密,不再是动辄便相处几十年,互相知根知底的老街坊,现在的县里,到处都是外来人,也到处都是搬走的人,人情似乎越来越冷漠,而老年人原本能依靠的一大利器,邻里舆论,也就陷入了虚无之中。
而且,买活军的县衙从来不管儿女的孝道问题,他们只管赡养协议,如果赡养协议没有在衙门‘备案’,他们也是不管的。老人若没人赡养,被扫地出门,倒是会被收容到孤儿院旁的老人院里去——去那里的老人,自己身强体健,还能做活的还好,有病的几乎都活不过一个冬天,说来实在是凄惨落魄,让人心寒。
张老丈自家也是儿女满堂,他一样有徐地主的烦恼,此时和徐地主嗟叹了一番老友们的境遇,分家了之后,如今也是有好有坏,但总的都不如没分家以前,又着重说起了两人都熟识的一个姻亲,“他倒也是糊涂,明知大儿不靠谱,还将家产分了七成过去,也有好几十万筹子,这般可好,余下两个儿子一拿钱就都去了外地,信也不来一封,大儿一家待他也苛刻,要说去找女儿来说理,女儿道现在又没有出嫁女儿不分家的道理,她什么也没落着,不如不掺和娘家的事,免得还被赖上了养老,转头听说也到云县去了。你说说,这生育养育之恩,没一样记在心里,只记得这一点不公了!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还要在街上摆个油炸摊子,真正是!”
徐地主他们都是长子,这才继承了这些家产,他们是从前那种继承方案的受益者,并没有被苛待过,便不知道被苛待的人是什么感觉,因叹道,“一代不如一代,如今礼崩乐坏,更是人心贪私,他们只知计较心里那点不公,却不看落草时什么也没有带来,哪怕是一文钱,还不都是我们给他们的?”
张老丈也极力称是,两个老头子越说越投契,徐地主不觉就将心底话告诉了出来,道,“以我的心里话,这钱,还是要捏在手上为好,家可分,但钱还是要等我们死了再分。尤其是家里这些产业,现在实在是不好分的,都在房子里、租书铺子里,再说现在又要去做生意,本钱自然是越厚越好,现在分开了,便没钱去做生意,怎么生发呢?”
“说到这事,我托人从衙门里抄了一张分家协议来,”张老丈从怀里掏了一份文书,徐地主顿时精神一振,经过数年的培育,他们这些从前只讲人情道理的地主老财,现在比谁都更喜欢看衙门的规定,看文书的范式。“倒是分得有点意思,老亲家您且看看。”
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