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觉的,既然奴才不能做子女的主,那么奴才又能不能拥有自己的田呢?
似乎也是不太能的,在这方面的权益处于一个很暧昧的区间,迄今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因为买活军的确给他们田种,但却又不许他们自由地买卖这些田地,而且也不许他们无限制地占有田地,买活军宁可出钱让他们开垦荒田,分给新的农户居住,也不愿意像从前那样,用奖励所有权的方式来鼓励农户们重开荒田。
既然如此,这新田契一说也就尤为引人关切了,这天傍晚,村长更是敲响了系在社树下头的小钟——这黄铜钟也是近一年来才添置的,是作为日子好过了的证据,若是以往,村里的盈余可不够置办这么一件铜器的,而且谁也不会把它挂在树上,这不是找偷么?
村民们都猜到这件事或许和田契有关,很快就聚了过来,三三两两地团着,议论着自己得到的消息,村长则抓紧时间吃着他的晚饭——一会人到齐了,村民们可一边吃饭一边听他说,他则非得吃饱了,说话声音才能洪亮些。
已是到了六月里,但天气还没有入三伏,按照经验来说,最热的日子还在后头——这是敏朝历书的老问题了,现在黄历上记载的节气和天候,和现实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差别,一般说来,都是四月中插秧,但农民们以自己的经验和体感温度,还有田老爷的教导来看,现在历书上的四月,天气尚还不稳定,到了五月初才是插秧的好时候。
这到底是历书完全不准了,还是天候的变化太过异常,农民们是说不清楚的,他们也不知道‘乱天候’恰恰是史书上王朝气数将尽的征兆,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前天气热起来至少还有个过渡,但现在时常是一日之间,便是陡然从冬入夏,让人实在拿捏不好该穿什么衣裳。
就说今年,三月里还会结厚霜,一看就知道今年果然种不了早稻,而四月中仿佛可以下田插秧了,似乎当时才刚开始育秧的众人又错过了农时,可四月末又来了一场狠狠的倒春寒,这就让众人对田老爷的判断更服膺了——倘若早插秧,这场倒春寒下来,今年减产五成那都是少的。
又譬如此刻,虽还没入三伏,但天气实在已经很热了,农户们都穿着棉布的背心,露着黝黑的胳膊和胸膛,或站或蹲,啜饮着碗中的浓粥——一个壮汉若是放开了肚子,一顿吃一斤米都是能吃得了的,只是农户们都习惯了节省粮食,虽然如今的日子好过得多了,在不干重农活的时候,夜里这顿他们还是惯吃粥来撑肚子,这样能少吃些米。
有些人的碗里还埋着一个咸蛋,有些人是用腌菜来配粥的,这就是全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