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原本的两倍,这个人可以养活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便可以做一些和农业生产无关的事,比如说织布纺纱、晒盐伐木,造屋子、造农具……非农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比例是1:1,这个非农的人用他的产品和服务来向农人换粮食吃。”
“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现在便可把数字变得复杂了,我们知道在本地,两个壮劳力互相合作,佐以三四个半劳力一般可以精细地耕种十亩田,那便可以得出人均可负荷耕地量是2.5亩,也就是说,倘若一户人家人均占有耕地量在2.5亩以上,他们的地自己就种不过来了,就要予以纠正,而人均耕地占有量如果在2.5亩之下,他们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要给他们找些田种。而将我们勘察出的田地亩数和农业人口数相除,就可以知道本地还需要多少农户,或者农户已经过剩了,有多少人口应该转化为全职的劳工。”
陆大红说到这里,黄太太要跟上已经有些勉强了,但黄大人却听得极其的入神,她看了丈夫一眼,忽而打从心中生出了极大的悔恨——在武林时她为何不好好学习算学呢?她在外头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做,过的完全是一种无意义的生活,用陆大红的话说,提供不了任何产品和服务,而她却轻忽地对待了丈夫苦心带回家的教材,这是何等的浪费!
她有一种自己正在逐渐醒来的感觉,而在此之前,黄太太甚至未曾察觉到自己有什么蒙昧的地方,哪怕她并没有管理县城的野心,但此刻仍对陆大红的说法如痴如醉——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学问,能够这样去解析世间的神秘!原来这些数字便是买活军决策的依据!
“由此,我们便可知道,若你知晓了耕地的数量、亩产量以及人均粮食消耗量,便可以得出本地能承载的人口的上限,以及其中农业人口的比例,我们便知道我们可以招纳多少人口,又可在人口数量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开始新的动作。譬如说专门学校,这就是人口总量上了五万之后,可以考虑初步开设的,而当总人口上了十万,识字率超过70%以后,我们又可以有新的工厂开设……”
就连谢向上都在做笔记,他问道,“陆大姐,婺江堵了,你出不去,最近便又去上提高班了么?”
陆大红点头道,“目前江西和浙江的模式已经摸索清楚,我又要换岗了,六姐准备让我统管衢江两县的防务。所以抓紧时间又上了一期提高班,这个模型应用学是提高班里新讲的——王凌也上了,而且很着迷,他很急于要接家人过来,便是要提高自己的密级,考入军岗吏岗之后,他才能真正接触到数据,开始编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