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在朝中,符氏一族就有着许多故旧。
身为监国储君,赵德秀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之法。
既不损害皇室威严,又能坐实符氏矫诏一事。
解铃还需系铃人,赵德秀从身后取出一份空白帛书,对着杜太后说道:
“请祖母在帛书上写下:符氏窃玺矫诏。”
“待祖母写好后,孤会召集众臣公布,并同时派兵捉拿符氏一族。”
赵德秀的话,让王皇后眼睛一亮。
早在杜太后昏睡时,赵德秀就与她商量过该如何妥善处理符氏矫诏一事。
在赵德秀的阐述下,王皇后认识到贸然公布实情于天下的害处。
本来王皇后还一直为这一点担忧,不曾想到在短短时间内,赵德秀竟想出一两全其美之法。
若能有杜太后亲笔诏书,那么日后公布天下的实情,就会是这样的:
受到杜太后恩宠的符氏,借着皇室宗亲的身份,居心叵测偷窃太后玺印,想行矫诏之事。
幸亏杜太后虽身处病中,却能敏锐发觉异常,她派王继恩与晋王殿下联络后,两人一同合力挫败了这场由符彦卿主导的,意图扰乱朝纲的政治阴谋。
这一“实情”既能让符氏一族难逃法网,又能体现出杜太后与监国储君的明察秋毫。
当天下臣民得知此事后,一方面会痛斥符彦卿的狼子野心,一方面会对大宋皇室更加敬畏。
这不就是两全其美吗?
得知赵德秀处置堪称完美后,王皇后连帮腔道:
“晋王所言甚是,烦请母后动笔。”
杜太后并不能体会,赵德秀想带她起飞的用意。
但一想到这件事是由她而起,她并未有所推辞。
杜太后大段内容写不了,区区六个字还是没问题的。
当杜太后写完后,她示意王皇后取来太后玺印,并亲自盖在了诏书上。
盖完玺印后,杜太后又后知后觉道:
“这一件事,会影响到东海郡侯吗?”
杜太后内心深处,还是很想保护赵光义的。
而杜太后再次的后知后觉,让王皇后无奈失笑——得亏皇室有晋王。
面对杜太后的担忧,赵德秀宽解道:
“叔父正与父皇在嵩山祈福,岂会牵扯进这一事中?
祖母放心。”
宽解完后,赵德秀请王皇后留下照料杜太后,而他则是起身朝殿外走去。
当赵德秀来到延寿宫外面后,他先将张琼唤到身前。
“传孤钧令,全城戒严,召朝中四品及以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