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自矜娇贵,何曾如此接近百姓过?
赵德秀的亲近,及他手中的粮食,顿时让围观的百姓口中爆发出欢呼。
“贤王千岁!贤王千岁!”
多年来,百姓们经历过太多险恶。
尽管大宋建立以来,赵匡胤对百姓从未有失信之举。
但多年的失望,岂能是一年就能扭转的?
城内外百姓过多,要想让百姓安心,从而不被有心人利用,“徙木立信”之举是必须要做的。
孔子有言:“民无信不立!”
百姓爆发出的欢呼声,足以证明赵德秀的举措,成功让他们对大宋朝廷建立起信任。
赵德秀的行为,让赵普脸上露出笑意。
赵德秀不这么做,他亦是要这么做的。
而这件事由赵德秀主动来做是最好的,因为他代表的是大宋皇室。
百姓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生生盖过城外的鼓乐声。
赵德秀望着这场景,伸手示意百姓们暂停欢呼。
百姓们并不是禁军,正常情况下,百姓的嘈杂声是很难止住的。
但当赵德秀示意后,渐渐地,百姓们的欢呼声就停了下来。
见赵德秀竟能轻易止下百姓的喧闹,许多文臣心中顿时明白起来赵匡胤的深意。
按照以往惯例,大军归朝时,百姓们皆会被提前清场。
莫说身份尊荣的赵德秀,就是许多公卿大臣,百姓们都无缘得见。
而赵匡胤不按惯例行事,就是为让赵德秀收服民心。
赵德秀若能做到这一点,可比一般封赏会得到的多得多。
当百官会意后,赵德秀的声音接踵而至:
“陛下仁德,南粮北调!朝廷不会食言,可安心归家矣!”
赵德秀话音刚落,文臣们闻言抚掌,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原野。
百姓们更是喜极而泣,众多百姓自发参拜起赵德秀来。
还有的百姓,纷纷探头想看清赵德秀的相貌,拥挤之势愈演愈烈。
为免造成踩踏事故,赵德秀见状拿下头上兜鍪,将自身的脸坦然露于百姓眼中。
“欲观太原王邪?亦犹人也,非有重瞳长耳,但多智耳!”
赵德秀能说出这番话,说明方才百姓的讨论声,皆被他清晰的听入了眼中。
说完这番话后,赵德秀大笑着重新上马,朝着开封城内继续走去。
赵德秀一动,身后文武百官相随,接下来是数万虎贲。
最后当一辆辆粮车驶入开封城门后,大宋悄然间,朝着建隆二年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