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兵力,怎会弱于宋军?
武平十州,征调之下,再凑数万水军何难?”
战前,赵德秀及周行逢都评估过对方兵力。
但那时评估的是对方的主力部队,并不包括辅兵。
寻常作战,辅兵的战斗力偏弱,基本不会被考虑进野战序列中。
周行逢一开始,亦未想过让辅兵上阵。
然当战场局势进一步清晰后,周行逢改变了想法。
要是步战,让辅兵与大宋禁军作战,基本属于必败。
但现在是在洞庭湖上!
水战不同于步战,水战中战船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武平诸军,入伍前皆伴水为生,精通水性。
有着这两点因素,足以弥平武平辅兵战斗力偏弱的问题。
于李观象面前,周行逢手指身后绵延的楼船说道:
“若无足够兵力,怎可彻底发挥我军优势!”
身后大量“水上坦克”,让周行逢自信满满。
周行逢的自信,成功感染到了李观象。
“大王英明!我军必胜!”
湖面作战,立寨为要。
寨,类似于军队在湖面上的军营。
宋军中,少有精通水战之人。
然昔日种下的善因,正逐渐开出善果。
在江陵城中,赵德秀得到了一位精于水战的将领——梁延嗣。
梁延嗣就是那位在宋军奇袭江陵时,被某位宋军当做战利品顺手拉上马的江陵守将。
那一日梁延嗣的表现是不太好看,但那属于宋军有心算无心,并不代表梁延嗣本人没能力。
梁延嗣早先是后梁在荆南的将领,后归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
梁延嗣投效高季兴后,深得南平历代主君信任,逐渐成为南平方面举足轻重的大将。
至高保勖时代,梁延嗣已身兼复州团练使,荆南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几乎掌握着南平所有军权。
本来以梁延嗣在南平军中的地位,南平灭国后,梁延嗣基本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幸亏梁延嗣遇上了赵德秀。
因感念于赵德秀的仁德,在赵德秀整顿荆南军队时,梁延嗣倾心协助。
在梁延嗣的协助下,赵德秀才能短时间将荆南军整顿完毕。
在整顿荆南军的过程中,赵德秀认识到梁延嗣的能力。
赵德秀又听孙光宪说,梁延嗣擅长水战,故而在荆南军重组完成后,赵德秀将这荆南军的统领权,交至梁延嗣手中。
而在率军抵达华容后,有关水战方面的事宜,赵德秀都几乎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