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撵出殿外。
当被撵出殿外后,林仁肇已满目热泪:
“宗社若斩,罪在何人乎!”
悲苦的长叹声,久久的激荡在殿外。
开封城,万岁殿。
刘温叟在册封完李从嘉后,便从江陵城中回返。
然刘温叟一回到开封城,屁股在官署中还没坐热乎,便被赵匡胤召来万岁殿中。
当刘温叟到来后,见到许多大臣都在。
刘温叟刚行完礼,赵匡胤就放下手中奏本,看向他道:
“册封李从嘉一事,办的如何?”
见赵匡胤问起这事,刘温叟心有好奇。
册封礼仪,按典行事,还能出什么差错不成。
然天子有问,刘温叟自不敢怠慢:
“一切顺利。”
说罢后,刘温叟就不再言语,
刘温叟的沉默,让赵匡胤有些无奈。
刘温叟虽精通礼制,有时脑筋实在不太灵活。
察觉到赵匡胤的不满后,赵普出言提醒道:
“册封典礼时,太原王可在场?”
刘兄,吾只能提点到这。
在赵普的提醒下,刘温叟转动几番脑筋,终于想到赵匡胤用意。
赵匡胤明面上是在问册封典礼,实际是想旁敲侧击出赵德秀在江陵城的近况。
至于赵匡胤为何不直接写信关心?
华夏父爱,向来深沉而隐晦。
同样的,在赵德秀给赵匡胤的上书中,基本都在提公事。
明白了赵匡胤的用意后,刘温叟开口说道:
“臣见过太原王几面,太原王略有消瘦。”
一听这话,赵匡胤的眉宇顿时皱了起来。
赵匡胤身体壮硕,他觉得这才是健康的体格。
听闻南方多瘴气,莫非留哥儿近来身体不爽?
得大补。
推断出这一点后,赵匡胤暗将这一事记在心中。
为满足赵匡胤,刘温叟将他与赵德秀见面后的所有细节都说了出来。
“太原王,多次询问政事堂、枢密院改制一事。”
在刘温叟看来,渐为储君的赵德秀关心政事,实属正常。
而赵匡胤在听到这点后,手中把玩着玉斧,不知在想着什么。
不久后,刘温叟就叙说完毕。
感到满足的赵匡胤,挥斧让刘温叟赶紧退下。
等刘温叟离开后,赵匡胤看向赵普等近臣言道:
“太原王征战在外,劳碌不已,还能关心政事,实在难能可贵。”
看起来,赵匡胤就是在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