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终成徒劳。
见再无法对赵德秀造成伤害,李重进双目充血,望着赵德秀的方向嘶吼不已。
听到李重进的嘶吼声后,赵德秀站起身来,朝着他走去。
赵德秀可以理解,李重进对大宋的恨意。
世宗早逝,宗训年幼,李重进昔年又被议储过。
若非他父亲先下手为强,大周的皇位,李重进未必不能再争上一争。
也许在李重进心中,赵氏一族是夺取了本属于他的皇位。
一步一步,作为胜利者的赵德秀,沉稳地走到了李重进眼前。
见仇人就在眼前,李重进更显激动。
“陈桥兵变,真相如何,你真以为天下人不知?
道义自在人心!
倾尽滚滚长江之水,亦洗不清你赵氏父子篡逆之名!”
陈桥之变中,赵德秀首功之名,早已天下皆知。
在李重进眼中,赵德秀就犹如当年劝李渊起兵太原的李世民一般。
再多的遮羞布,都盖不住李氏父子的篡逆之心。
李重进的这番话,让一旁的呼延赞大怒,他正欲上前抽李重进的嘴巴。
不曾料,赵德秀止住了他。
面对李重进的咆哮,赵德秀并未感到担忧,反而觉得有些可笑。
“真相?篡逆?
李重进,亏你是一方英豪,见识竟如此短浅。”
赵德秀这话一出,李重进不免为之一愣。
李重进本以为,他的这番话会引起赵德秀的愤怒,但实际上并没有。
“且问一句,今为何世?
千里赤地,饿殍盈路,父子相啖,夫妇相食,惨状目不忍睹。
兵之所过,一片废墟!
百年不遇之乱世,就在吾之脚下。
值此乱世,真相重要吗?”
“至于道义?
对流离失所的百姓来说,道义比不上一碗稀粥。
对征战不休的兵士来说,道义比不上一场胜利。
对天下人来说,他们企盼的是什么?
是坐在帝位上的那人,能为他们带来太平!”
当说到这时,赵德秀已半蹲在李重进身前。
“至于篡逆之名?
你是否认为,吾来日会修改史书?
并不会!
日后史书上,会如实记载着这宛若炼狱的人间。
日后史书上,亦会如实记载着吾与陛下的一言一行。
滚滚长江水东流千万年,史上哪一位功过由它评说?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吾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