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节。
这便是政治。
“今李重进叛乱,引得淮南动荡不安。
吾欲向贵国借兵,与我军一同讨平叛逆。”
这话一出,帐内不知内情的潘美,率先产生了思考。
诚然他先前就认为,在淮南的战局中,宋军的优势已不明显。
但优势降低,不代表着宋军对李重进就束手无策。
如前段时日中,赵德秀命王全斌、李汉琼等人不时领兵出征,镇抚滁州附近的州县。
赵德秀“步步蚕食”的战术是有成效的。
目前滁州以西的淮南州县,已基本上受到宋军实控,宋军的粮道更在这一战术下,得到了稳固。
潘美相信再过一段时日,宋军直接兵发扬州城下并不是一件难事。
战局胜利的天平,在赵德秀的战术下,正渐渐靠向宋军。
那么为何赵德秀还要“多此一举”,寻求南唐援军呢?
在潘美不解的同时,李从嘉脸上亦露出犹疑之色:
“我国为藩属,宗主国有需,我国率军参战是常理。
但江南国力羸弱,恐拿不出多少兵力支援淮南。”
李从嘉并未拒绝赵德秀的要求,可他却想出工不出力。
李从嘉的话,让赵德秀轻笑一声。
江南没人?
骗鬼呢。
南唐占据着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加上多年的战乱,让北方大量人口迁往江南。
单论人力与财富,南唐并不比大宋差上多少。
要不是忌惮南唐国力,担忧灭南唐一战会持久,当年周世宗拿下淮南后,早就一鼓作气兵发金陵了。
“贵国淮南一战,折损惨重吾理解。
吾体恤贵国,今次助战,三万战兵即可。”
赵德秀在李从嘉面前,诚恳的伸出了三根手指。
望着赵德秀那诚恳的面容,李从嘉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要抽调三万战兵入淮南,这还能称为体恤?
战兵指的是精锐!
另外看赵德秀的态度,唐军入淮南,粮草等辎重估计得自备。
而要想供给三万精锐作战,至少需要数万民夫。
这一战需耗费的人力、物力
在心中粗略一计算后,李从嘉对赵德秀的好感荡然无存。
赵德秀的行为,与当年的周世宗何异?
至多在表面有所遮掩罢了!
见李从嘉面露不豫之色,赵德秀表示相当理解。
理解之余,赵德秀毫不客气的让卢多逊为李从嘉送上了笔墨纸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