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理国事已久。
而耶律屋质作为当年拥立耶律璟的最大功臣,今虽仅为北院大王,然朝中的很多事务他都能决定。
见耶律屋质对南方的新兴王朝“宋”起了兴致,萧思温随即进言道:
“我们不如派出一支使团,以通好的名义南下。
汉人有言,知己知彼。
借着通好的名义,让使团在中原得以探汉人虚实。”
听完萧思温的进言后,耶律屋质思考片刻后便表示同意:
“就依你所言。
正好休哥,亦想一览中原风光。”
耶律休哥?
萧思温记起他是契丹皇室中,一位难得的后起之秀。
耶律屋质,更曾当众夸过他有公辅之才。
“那就让韩匡嗣为正使,率使团南下汴京,以观那中原虚实!”
见耶律屋质定下这事后,萧思温的嘴角露出笑意。
他不由想起了之前,他与萧燕燕的约定。
大宋建隆元年七月二十三日,大宋太原郡王的婚礼,如期在紫宸殿中举行。
依照礼制,赵德秀的婚礼应当在他的王府内举办。
然赵匡胤自有办法。
在赵德秀婚礼举行之前,就有大臣上书:
“万乘之尊,不可轻离宫廷。”
“皇室嫡长,婚宴不可无长。”
又不能离宫,又不能让赵德秀的婚礼上没长辈,“两相为难”下,赵匡胤只能折中将赵德秀的婚礼定在了紫宸殿中。
这一日清晨,响亮的礼炮声就响彻在整座东京城中。
东京城内的朱雀大街,每隔十步,都被开封府的衙差挂上了大红灯笼。
数之不尽的大红灯笼,分列朱雀大街两侧,让整座东京城陷入了一片喜庆的气氛中。
为达到与民同庆的效果,在大婚的前三日,赵匡胤就下诏,赏赐给东京城内的百姓粮米、布匹各有差。
得到实惠后,百姓自然会愿意真心祝福起今日这对新人。
皇城内的紫宸殿外,赵德秀身穿绛色罗纱袍,正静静地站在殿阶下。
殿外时有秋风拂过,带起了赵德秀腰间玉带上的玉銙,玉与玉相击之间,清脆响声不绝于耳,透露出他今日欣喜的心情。
赵德秀在等着他的新妇——李杜若。
当目光朝着不远处的纳征门再次望去时,赵德秀终于见到了他的新妇,正碎步轻移踩着倒红毡向他走来。
李杜若身穿翟衣,青质罗纱上绣着的鸾栩栩如生,而赵德秀的目光,被她乌发绾成的朝髻上的一支鸾钗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