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
书房是隐私性很强的会客场所,李处耘深知赵德秀来访,定是有要事相商的。
在进入书房各自入座后,赵德秀率先说道:
“用不了多少时间,陛下就会在潞州进行改制一事。
我会向陛下建言,潞州一地主官由丈人担任。”
接着赵德秀将潞州改制的主要内容都告知给了李处耘。
听完赵德秀的话后,李处耘陷入了沉思中。
自归朝后,咨议省的设立就让朝中许多人嗅到了一些新政的气息。
可之前朝中鲜有人知晓,新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当得知新政的冰山一角后,李处耘沉思的同时,心中不免暗惊:
一州之地,何须三司?
有可能,这三司的最终归属,并不在于州。
察觉到李处耘脸上的思索之色后,赵德秀脸上露出笑意。
尽管他的妻家势力,远远不如符氏,然好在李处耘是一文武双全之辈。
只要李处耘有能力,随着他在朝中声望的不断提升,让李氏成为第二个符氏并非难事。
今日能来寻李处耘,赵德秀自然是信任他的,有些事但说无妨。
“我朝沿袭唐制,全国各地以“道”为主要行政区域划分。
然经过百年藩镇之乱,全国各道的存在,已成为节度使攫取地方权力的根基。
道与节度使,几成共生之态。
正所谓不破不立,欲想根治节度使专权地方之弊病,废道一事势在必行。
有废必有立。
来日的“立”,全在这一次潞州改制中。
吾有心革新天下,还望丈人能倾心相助。”
新政的发起者是赵匡胤,但赵德秀可以成为主导者之一。
“革新天下”一言,对他来说算不上托大。
赵德秀深知既是改革,就定然会遇到阻力。
有着掌握军权的赵匡胤支持,明面上改制一事可能反对的人会不多。
但背地里,并非如此。
因新政一事,一定会遭到以符彦卿为首的地方实权派暗中不少阻扰。
而比历史上更为健康的新政,能否在潞州顺利施行取得成果,潞州主官要发挥的作用就很关键。
这便是赵德秀想要李处耘成为潞州主官的原因。
意识到赵德秀对这件事的重视后,李处耘连拱手言道:
“郡王放心,臣定会尽心竭力,不让宵小之辈扰乱新政。”
得到了李处耘的承诺后,赵德秀脸上露出了笑意。
当大事商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