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筠的确不是在许空头支票。
李筠安抚完军心后,一方面恼怒于李守节的不孝,一方面则派人加紧联络契丹。
若契丹能短时间率军来援,这一战未必不能继续打。
可李筠不知道的是,赵德秀不会给他这一机会。
当新一日的阳光洒在高平城外时,李军的哨兵发现了营外来了一批不同寻常的人。
那批人中,有妇女,有少年,还有一些健壮的老者。
这一批人哪像军人,明明就是普通百姓。
就在哨兵以为,宋军是想驱使百姓来当替死鬼,前来攻打大营时,不料那些百姓在大营弓箭手的有效射程外就止住了脚步。
接着宋军那面,就向大营内射入了大量书信。
两者的距离,虽让箭矢失去了杀伤的作用,但用来传递信件却绰绰有余。
当那些书信被射进营门后,守营的将官便拾起其中一封书信,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勃然色变。
这封书信是一封家书。
而这封家书是写给营内一位,地位不低的将官的。
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后,他又连连拾起好几封书信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察觉到射入营中的全部书信,很可能都是家书,并都是写给营内将官的。
怎么会有家书存在?
之前据节度使所说,不是说众将的家属都被杀害了吗?
当世将领出征,对家属的安置都有了一套标准流程——狡兔三窟。
将器重的儿子带身边,将老弱的家属尽可能分开各县安放。
这样若有异变,不至于全家团灭,香火断绝。
可伏牛山一战后,赵德秀收复的是整个潞州。
收复潞州后,赵德秀借着内部人的举告,很快便将李军将领的家属基本上都一锅端了。
按正常惯例,捕获叛军家属后,那就得一家一家的杀,可赵德秀偏偏没这么做。
这一点,是出乎李筠预料的。
因情报的缺失,导致守营将官不知家书的真假。
为避免营内人心进一步浮动,他只能根据家书封面上的名字,将那些将领给寻来。
而在得到了禀报后,许多将领不久后就来到了营门处。
在接过对应家书,展开看了起来后,所有将领皆面露激动。
家人的笔迹,他们怎么可能会不认得?
接着便有几位将领朝营外看去,看到了营外那些熟悉的身影。
在朝着李军大营射入书信后,营外的宋军就已退去。
见